《幻想的瘟疫》第一章:幻想的七具假面 笔记,20220203
1.幻想的先验图示
幻想并不仅以虚幻的方式实现欲望,而是类似康德所说的“先验图示”,幻想构成欲望,为欲望提供坐标系—幻想教会我们如何欲望
2.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 拉康提出,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 ,主体间性具有级别
齐泽克观点: 拉康早年提出主体间性的概念,但晚年贬低,最终放弃,正对应正对应拉康对“他者欲望”之谜的关注。早期拉康只将客体降格为其所具备的内在品质,只是一个筹码,只在争夺承认与爱的主体间斗争才发挥作用,晚年的拉康将关注转移到主体本身所扮演的客体(即幻想的客体)上。
早期拉康:客体被简化为标志,自身毫无意义,只有当自己的欲望与他者的欲望相交时才有意义
晚期拉康:我幻想他者从我这里看到的正是客体,客体不再是我的欲望与他者欲望的中介,他者欲望本身成为被化斜线杠的主体和真实的主体——迷失的客体间的中介,也正是他者的欲望为主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幻想身份。
显现于幻想中的欲望并不是主体自己的欲望,而是他者的欲望。幻想及幻想的形成是对他者欲望之谜的回应,这个谜确定了主体的原初性,构成性的位置。欲望的初始提问并不直接是“我要什么?”,而是“他人向我索取什么?”
拉康和哈贝马斯的对立:(此段尚未理解透,先记录)
哈贝马斯始终坚持主—客体关系同真正的主体间性有区别,对后者而言(个人暂时理解为客体自身作为主体),另一个主体恰恰不是存在于我的经验之中的任何一个客体,而是对话的对象,在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我与他的交流互动形成我的现实经验的背景。
拉康的观点认为,符号主体间性并不是最远的地平线,我们并非无法看清更远处的景象,发生在符号主体间性之前的并不是单一主体,而是符号出现之前主体通他者间的“不可能”关系。那时的他者是真实他者,尚不是被置于主体间性领域中的他者
注:总觉得叙述这个词的翻译在此并不贴切
主旨:幻想是叙述的原初形式,它可以遮蔽原有的某个死结。
齐泽克举例“原始积累”神话(一个叙述)是最大的社会政治幻想,并在后面又具了法律领域分为中性的公共法和卑劣的超我做例子。
“原始积累”神话: 有两个工人,一个既懒惰花钱大手大脚,另一个勤奋,苦干,不停积累财富,又把财富用于投资,成为富翁。
齐泽克观点:这样的叙述创造出资本起源的神话,淡化了资本起源中真正的暴力,有些叙述根本就是假的,过滤掉创伤性事件,把所有的生活碎片适当的拼缀起来,又缝补起留下的空白。而拉康是个强烈的反叙述论者,观点更为极端,“我们为什么要说故事?”答案就是:叙述之所以会出现,其目的就是在时间顺序中重新安排冲突的条件,从而清除根本矛盾冲突。以叙述解决问题,人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时间环上的预期理由——叙述悄悄把它意在再生产的东西预设为业以存在之物(“原始积累”神话什么也没说清,因为它已经把一个工人在行为上预设为一个十足的资本家了)
某一时刻被(错误的)视为某项品质丧失的时刻,可进一步审查又明确表明那丧失的品质只是再它被认为丧失的那一刻才出现。出现与丧失之间的矛盾正指向拉康理论中小对体的基本矛盾:小对体正是在丧失中显现。叙述消弭了这一矛盾,描述出一个完整的过程,让客体先出现,再丧失。真正的历史断裂远比叙述的描述更为激烈,因为发生变化的是整个的出现和丧失,换言之,真正的历史断裂不仅仅指向“后退性的”丧失或者“进步性的”获取,更指向命令我们可能度量何为丧失,何为获取的尺度
注:此段让我想到崖山之后无中华,孔子的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等话
几个拉康精神分析术语:
符号界/象征界 (the Symbolic) : 即所谓象征秩序 ,它表明主体的整个存在必须是经由符号系统所调停和支配的。包括一切感知必须受某种表象模式的规制、审美和爱欲必须受某种符号性的欲望结构支配、言语和反思受到符号化的逻辑体系制约等等。这一象征秩序几乎构成了主体所能把握和认知的整个世界。
阉割(castration): 主体进入象征秩序所必然经历的过程,它表明主体在进入符号界后,就彻底失去了某种自由和某种不经由符号秩序的宰制而直接获得意义、快感和自由的能力。让主体失去这种直接面对终极真相-享乐-自由的,就被称为符号性阉割。
想象界(the Imaginary) : 主体在象征秩序中必然只能通过某种逻辑上不一致的方式,建构它的自我认同以及建构对整个世界的实体化把握。对“镜像阶段”的研究表明,主体只能将一个非我的他者设立为一个想象性的自我加以认同,并且通过对永远不在场的这一自我镜像的想象,来建立自我同一性的稳固的“现实”依托。拉康的想象概念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在脑海里主动地想象某些虚化的场景,恰恰相反,拉康的想象建构了我们对于客观现实基本的同一性体验,比如一个物体从表象上讲永远只能向我们呈现一个瞬间、一个单侧的表面,但是想象界却帮助我们建构起它的连续存在和三维整体存在的幻觉,让我们将之把握为同一;不仅如此,这些看似真实向我们呈现的每一个当下的瞬间、表面,同样也来自于想象——想象它们是绝对分离的或连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正是利用了主体本身的能力,来填补象征秩序所必然具有的虚假性和空洞性。
4.堕落之后
通常看法:幻想是欲望被法律(个人认为这里的法律一次理解范围可扩大到普世价值不允许)所禁止时,以虚幻的方式对自身的实现。
齐泽克观点:在幻想的叙述中显现的不是对法律的悬置和凌越,而是确立法律的行为,幻想最终要竭力显现的也就是阉割这一在现实中不可能上演的一幕。因此,幻想本身在概念上接近于性倒错,它象征着主体的原初缺失,从而允许主体进入符号秩序。
艰难阅读完第一章,发现读齐泽克前需先阅读拉康,阅读拉康前需先熟悉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思想,所以,决定继续看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