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辛丑年总结
虽然进入社会遭受毒打才不过三年多一点的时间,但不得不说这几年里的自我探索强度和敏锐度正在减弱,大有一种沦为可怜的赚钱机器的可怕趋势。学生时代不断清晰化的自我理念和人生方向在现实挫折和压力面前看起来无力和荒唐。除了努力在社会意义上变得强大,似乎任何语言层面的分辩都显得轻浮和不切实际。这是在某些自我怀疑的时刻从自己以及周遭友人身上都能感受的某种潜在意象。在个人层面上,它则更像是某种潜意识里的指向自身的焦虑,在说,I somehow get stuck and do not know where to go.

不过,不管具体情况多么困难,我想过去的一年我还是在不断尝试改变。
最大的改变大概是在年初换了工作。本计划年初在辞掉此前的工作之后休息一段时间休整沉淀,以消化此前工作中积累的块垒和不适,但新工作安排紧凑。很快,我又开始了长达一整年的四处奔波和不间断的项目安排。新工作相比以前远为轻松和自由,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稳定的驻地。休假安排随意自由,这让我补齐了前两年工作中无法实现的许多旅行计划。当然,我所热爱的且最想去的,一直都是碧蓝的海!海!海!:



新工作带来的闲暇也让我有充足的时间不断学习。继续上心理课程,学习人本精分认知行为等流派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周易,试图得到一些引导,但是感觉好难,还远未入门。看人类学民族志和政治学尝试扩宽认知。杂七杂八的学习让我感到,我似乎在无意识地补齐此前学生时代吸收的形而上学知识与社会适应之间的缺裂处。
情绪仍会时时陷入低落乃至恶劣的情况中。易焦虑易激惹,似乎冬夏为甚。在经历年初的剧烈的低落心境之后,某个时候我得到提示:跟随着这些情绪的流动,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过程。过多的思虑或者防御,反而不利于对这些经验的体验和消化。这是说,那些看似不好的内在挣扎,可能是你自身非常亲切的一部分,一味地想去“处理”或者“消除”反而会让自身丢失某些本有的部分而碎片化。这样的不完整的自我当然会妨碍建立自然而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当然,人总是健忘的,我好像也总是会忘记这一点而陷入重复困境。
不断的学习也让我似乎逐渐能理解和感受到比“观察者自我”更优的“在场者自我”的存在,作为“感受着的感受者的存在”,既不缺少对感受的直接体验,也不缺少对于体验者的觉知。既不全然受自我的感受所主导和推动,又不是纯然独立于自我感受的观察者。这样的主客体一致性似乎更接近自我整合与完善的自我意识。
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与女孩子之间看起来不断重复的人际模式。从懊恼的不知道下手处到现在似乎找到一定的眉头。自我的认知分析似乎让我有些意识到这些人际模式是我潜在的负性核心情绪的无意识呈现。但是,我也感到似乎没有必要修正那些看起来负性的核心情绪。看起来更像是我对这些情绪的掩饰和防御措施导致了问题。相反,保留和承认这些情绪本身,虽然让我沮丧,但是似乎也能让我在沮丧之后更坦然地做自己。虽然知道是这样,但是看起来改变的过程仍会是漫长的。
我记得学生时代读佛典的时候感到非常亲切。当然,这种亲切并不是说向往某种宗教化的生活,而是感念于其核心里所蕴含的对自我的充分认知、自我与自我之间的同一和亲切感,自发性以及对人、事、物中蕴含之理的理解和宽厚。抛去宗教外衣,这几点仍然可以作为每个现代个体的存在坐标。在逐渐拥有更多切实的体验之后,我能感到原先的抽象之理可能真的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实在。无论人的具体处境如何,决定性的似乎永远在于个体内在。本真和达道的个体会自然而然形成个人化的存在美学。在这焦虑的不安的时代,越是个人化的、切实见道的东西,越是能给人锚定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