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15: (旧笔记)《伦理学基础》第十九章 伦理相对主义

支持伦理相对主义的4个积极理由:
1. 伦理相对主义解释了这样一个直觉:在人类进入历史之前,世界上并没有道德。当人类灭亡之后,道德也会消失。道德是人类创造的,也是仅为人类自己创造的规则,不适用于规范其它非人动物。
2. 伦理相对主义为道德提供了科学上的解释,道德反映了个人或社会的品味准则,没有神秘之处。
3. 伦理相对主义很容易解释道德知识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信奉什么规则,就知道具体的道德要求,或者,一个人能把握到社会的规范要求,就能知道具体该如何做。
4. 伦理相对主义的优势是,支持人人平等。每个人或每个社会都是道德的最佳评判,不同道德标准没有高下之分,因此我们无权对别人或别的文化表示蔑视傲慢、说三道四。
对伦理相对主义的5个反驳:
1. 伦理相对主义不能解释道德不一贯正确。例如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一个行为是正确的,仅仅因为符合社会的核心理性和原则。反驳:一个行为即使符合社会的核心理念和原则,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现存的社会或者过往社会的核心理念是荣誉杀戮、军国主义、奴隶制、性别歧视、种族主义等。
2. 伦理相对主义不能解释道德不同等性。如果伦理相对主义是正确的,那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道德观和希特勒的道德观就是同等合理的。极端歧视女性和亚裔的社会和同时代主张平等开放的社会,就将具有同样合理的道德观。
3. 如果文化和个人相对主义是正确的,我们只要知道社会/个人赞同什么,就知道什么是道德上正确的。但是,我们时常“质疑”自己/社会所赞同的东西,这就等同于质疑道德要求的来源。
4. 伦理相对主义不能解释道德进步。例如德国社会深刻忏悔在历史上的错误,一个人也会后悔年轻时的行为。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的理念道德上正确,那么这些理念改变后,应该被认为只是发生了转换和变化,而不能被说成是道德上的提高和进步,因为它们道德上是同等的,不具有好坏之分。
5. 伦理主观主义
1)无法解释我们有时并不是在讨论“自己的”态度,而是在说对象的特征。当A说堕胎是不道德的,A要说的并不是A自己对堕胎的态度,而是在说堕胎本身具有不道德的特征。
2)无法解释道德分歧。例如,吃肉是错误的变成了“我”不赞成吃肉的主张,吃肉是对的变成了“他”赞成吃肉的主张,在这个意义上,不同观点的争论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分歧,因为那只是不同人自己做的选择和倾向。
文化相对主义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