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与做到是两回事
在现在这个时代,要知道一件事情,或者某个知识是很容易的。现在可以通过书籍和各种各样的媒介和信息技术达成知识上的了解与认识发展。而且我最近发现,现在的教育发展方向,似乎也试图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不断拓宽孩子们的“认知”与“视野”。像熊这样年龄的小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认知水平可能已经赶上了20年前的(甚至是现在的)我们这些家长。
可令人奇怪的是,信息与认知边界并没有让他们获得更加深刻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也没有让他们得到荣耀与智慧… 甚至也没有丰富他们的感受与体验。他们收获信息的同时,也收到了更多的未知与不确定,甚至忧虑…
我还记得熊五岁的时候第一次和我讨论人工智能的能力与发展时,他问我的那个“重要”的问题。他问:“妈妈,那我以后要做什么工作,才不会被它(AI)代替呢?”
信息爆炸给上个世纪的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与繁荣。带来了衣食无忧、快捷方便的生活。带来了现代人安逸舒适的体验,但… 也带来“无法脚踏实地生活”所带来的一切副作用。在我们不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接触农田与水、阳光,也不需要自己烹饪、调味就获得食物的时候,我们也失去了“行动”所带来的安全、确定、以及充实地使用时间的权力。
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讲,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然而增加了孩子们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感知,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在很多我自己的学生里,我已经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连最优秀、最有天赋的孩子也不例外。
一种“躺平”的虚无主义思潮正在席卷孩子们的头脑。他们甚至懒得思考为什么用缝纫机做卷边的意义,也懒得感受用手编制毛线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更依赖3D打印机,因为那更快捷,更便利,更自由地呈现他们头脑里幻想出的一切。… 我不讨厌3D打印机,我也一样依赖它们,我刚学着用的时候,觉得他们就像二十几年前刚刚开始流行的立体剪裁技术一样令人兴奋不已。
但问题是,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你的手、眼睛和感觉系统,可以轻易地分辨出用手编制的毛线,与270万一台的高级编制机器所带来的产品有什么样的不同。那些“不同”是骗不了人的。人的眼睛和感受系统会分辨出他们的情感与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手工编织的产品在展销会上可以以几千块的差距,(在价格上)远胜于机器制造的产品。
当然,这在这个成本与收益比较的时代,这件事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们会更倾向于认为:手工与情感更加昂贵、无价(无用),而机械制造满足了大量的消费需求。
这毋庸置疑… 毋庸置疑。
所以,人们也会更喜欢机械制造的产品,因为那更便宜,更实用,性价比更高。但我忍不住在想,当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快捷方式”的思维方式,并且把自己的人生也置于这样的逻辑下,事情就和人工智能一样,变得“多少有点可怕”。
我听过公司里的很多年轻女孩子跟我抱怨说,真诚的爱与心意变成了奢侈品,而钱、资源和房产、车子、变成了表达爱与理解的方式。人们对性价比、快捷方便的需求超过了一切… 所以,现在的人们才不会费心去给自己爱的人制衣、织围巾、写信…他们用更有性价比的方式传递爱与诚意,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爱也被性价比压低了价值?哪怕来自真心的礼物是一块价值八万美金的cashmere sweater?
我猜想,在人面临不得不面对的时代与价值观改变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的反应。也许是不得不接受现实吧,接受现实之后又面临着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放弃,并且彻底地放弃、继而失去行动能力。放弃希望,并且消极地面对生活,陷入虚无主义或消费主义的“醉生梦死”的麻痹中。
第二个选择是,接受不确定与未知,同时继续以平实的心态进入新的生活,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甚至更加精进,“精进”意味着“放弃目的”的持续努力。
最近熊因为讨厌重复练习,而不断地跟我争论“磕头”与“练习题”的意义。我想起我也曾因为对这些练习的厌烦而跟很多人抱怨争论“它的意义”。
但事实上,上师跟我从未讨论这些事情。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修行,我认为,以我的资质,我的天赋不足以让我跳过“前行”训练,而熊也无法跳过那些枯燥乏味重复的练习题。我们需要这些东西,并且我们在刚开始的阶段,还不太能彻底了解这些练习的意义。
我想起我小时候画画的时候,基础的重复训练在很多时候都没有任何作用,枯燥乏味。我一度认为它破坏了我的创造能力,是我陷入无意义的深渊里。
但我最近开始用pad画一些画的时候,我却不断地想起过去的那些“无意义练习”。那些大量的、看似是被荒废的练习与时光,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解融入了我的经验里,熊指着画里的光影处理,问我:为什么这里有一条光?为什么要这样画?
我答不上来,我只能说,“感觉应该是这样。”
哦,是吧。感觉不来自于“认识”,感觉只能来自于积累起来的重复训练。所以,持续的练习也许是学习一件事情中逃不过的部分。无论如何都偷懒不得。
前几天读书会的时候,听朋友们说起读长篇小说的经验。就是前面开始的时候,“不求甚解”,别管它谁是谁,重要的人物和剧情会在后面重复出现。
也许是同一个思路。
所以,也许我们在学习某件事情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要“不求甚解”,只是去做,并且在重复的大量练习后,找到这件事情的“感觉”,然后直到有一天我们可以自如地使用这个工具、或者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永远也不知道。
但那没什么。我们每一天重复地、积累着所做的事情,组成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并影响着未来的轨迹,无论它通往哪里,如果它是由一块一块的记忆组成的连续,那也许就意味着,这件事已经具备了它原本的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