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定职业和自由理想之间,我该如何抉择?
今天收到了一位同学很棒的提问,正好近来也有一丢丢感想,希望跟大家分享。
所以干脆写了一篇文章来答复。
提问
圈姐,你好鸭。打扰了 其实我本不是打算这个时候来联系你的,我是今年的高考应届生,原本是打算高考毕业之后来跟你学习。(高二通过知乎关注你)
对于翻译我已经关注了好久啦,也有在为此做准备。因为最低需要是六级。所以背四六级单词,做阅读,读翻译书啥的我也有在做。打算等大学考级后好上手,实现经济独立。
我本身没有什么追求,就希望做翻译这个自由职业(我对语言比较擅长感兴趣),而且不喜欢进单位看上级脸色。
不过我除了英语外其他科目就不是很行,所以我家人打算把我高考后留在本地,找一个教师之类的适合女孩子的职业,给我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我比较向往自由,我想去外面看看,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多发展发展。
对我来说翻译也是助我脱身的工具,我未来想在经济独立后能摆脱他们自以为是的为我好。
所以我想问问前辈你的意见,你觉得我的想法会错吗?
他们说翻译不好怎么怎么样,让我不要单纯以热爱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但是我觉得这种安稳会让我很难过。
圈圈答
首先,允许我发一句老掉牙的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的孩子是真的棒。
有些问题本身,无论是否得到解答,都代表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发自内心地为这位提问的高考生同学感到高兴。
很厉害,远远超过同一阶段的我。
回顾高中和大学时代,我几乎长期处于混沌状态,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该为此做什么准备。
四六级是学校要求的,普通话证书是跟着室友去考的。就连大三时候去国外交换,都是因为一桩不靠谱的暗恋(笑~)。
而这位同学在高中时代,已经在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语言和翻译),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尝试勾勒理想生活的轮廓。
这比我提前了太多太多。
对于普通人而言,时间是我们手中最重要的筹码。
因为只要有时间,就有转机,就有希望。
这位同学目前遇到的问题,在于家人的不赞成。
留在本地,留在父母身边,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
确实是绝大数普通家庭父母的殷殷期望,包括我父母。
家长之所以不赞成选择翻译职业,动机也无非是希望子女过得安稳舒适,担心子女走弯路,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子女安排等等。
也就是所谓的“自以为是的对我好”。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出发点总归是好的。
面对这种困境,最棒的解决方法就是:
向父母证明,我们有能力对自己负责,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并且过得开心快乐。
最糟糕的办法是:
听从父母的安排,又有些不甘心。每天都在纠结和痛苦中度过,却没有胆量和能力拒绝父母的“帮助”。
所以,归根结底,解决办法靠我们自己。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也是如此。
人要懂自己,得有主见,无论性别。
这句话显然没什么振聋发聩的效果。
但是往往最重要的道理,就在这些浅白平实的话语里。
现在经常会收到短信提醒我们,不要把验证码泄露给别人,风险很大。
但我们的头脑,难道不比银行验证码还要重要得多?
轻易让别人的想法(哪怕是最亲密的人)占据我们的头脑,代替我们来思考,是多么危险的事。
一不慎,这辈子从来没做过真正自己,纯粹按照别人的心意而活。 这种事,想想就很可悲……
朱光潜曾说过: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类我类我”!
自己喜欢做什么,便藐视做别的事的人。
但我可以先主张一句,我万万没有这个想法。
我是自由职业者,做了快六年的翻译。
但我绝不认为所有人都该来做翻译,都该效仿我的经历。
我也绝不会鼓励这位同学一定要坚持去做翻译。
我能做的是提供我的思路,仅供参考。
人的主见,人的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认知。这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起初我的父母也很想给我安排好工作(但没这个能量,笑~),也尝试劝我去考公务员、当老师等等。
但我太清楚我的个性,我也和这位同学一样,无法忍受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擅长处理琐碎重复的事项,在这个领域未来必然难有前景可言。
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能靠什么谋生。
毕竟,仅仅知道我不想做什么,还是不够的。
人得吃饭接地气,不能光凭小孩子撒娇似的“我不乐意”活着。
就算是想炒掉老板,也得准备好一笔“FUCK YOU”资金。
于是,我选择做英译中,因为我的中文表达能力还OK。
依据是我还蛮喜欢读书的,读的书也算不少。
也正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也用心去调研了一番,我的翻译之路走得还算顺畅。
虽然是零翻译从业经验,也没有翻译证书和学历傍身,我还是快速摆脱了低单价,获得了至少我自己感到满意的收入,在物质上没有太多焦虑,过得也相当自在。
而且到现在,我的父母也不会再担心收入问题,不会劝我不如还是去考公务员之类。
在很多父母看来,自由职业等同于收入不稳定,有一顿没一顿。
但只要我们能力足够,就完全可以用事实去改变父母的观点。
证明他们是错的,我们才是对的。
口头争论没有意义,拿实实在在的数据“打脸”就行。
只要我们真过得好,父母总归是会为我们高兴的。
这位同学提到自己对语言比较感兴趣,而且“背四六级单词,做阅读,读翻译书啥的我也有在做”。
我觉得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开端了。
因为很多人所说的爱好和兴趣,是纯享受型,纯消耗型,没有任何创造。 我听过不少人说喜欢翻译,但接着问有多少翻译量,哪怕是私下翻译练习呢? 回答是没有,根本就没拿起笔翻译过什么。 那还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呢。 这样浅薄的喜欢,就不配称之为爱好。
事实上,当我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那么做件事本身就是享受,并不需要听起来充满压力的坚持。
我们社群里一些做游戏翻译的同学,本身也能从游戏翻译中获得非常多的乐趣。 看到他们兴致勃勃地探讨某个术语译法,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他们愿意在这个领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自然也就能做得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老生常谈。但我一直都相信这个道理。
尤其就翻译这个职业而言,它并不需要太多的天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它不像数学、物理那些学科一样要求聪明绝顶的小脑瓜,或者像金融行业那样需要八面玲珑的人精。
从我个人经历以及长期的同行观察来看,做到“踏实好学”,就足够成为合格的商翻译员。
现在网络上,包括我的公众号有大量从零开始入门接单的译员经验分享:
万字好文|我做了七年翻译机构全职译员,如今成了自由译员 只有六级证书,你也可以像她一样成为优秀译员 入门指南|一句话总结如何成为翻译
只要想学,没有学不成的。我们社群里也有很多首单突破分享。 这一点我可以确认。 还有同学跟我说,真的开始做翻译,发现它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我也很认同。我们最大的恐惧,其实是恐惧本身。
当然,坦白说,翻译,相对于其他职业要操心的东西要少得多,甚至可以脱离协作独立完成,这也导致纯商翻发展有限,收入的天花板也偏低。
不说口译,就说顶尖的笔译,跟国内外优质翻译客户合作,个人一年收入过五十万的相当稀少,跟计算机金融之类行业动辄百万以上的没法比。
不过,一般来说,会对翻译感兴趣的同学,性格相对也淡泊,更多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
我刚毕业的时候,一度也很热衷于赚钱这件事(当然没成功)。
而且非常焦虑,总觉得别人都很成功,而我这么菜==
但是兜兜转转,毕业七年之后,我越来越明白我真正想要的充满烟火气的小市民生活。
也正因为这个目标,我放弃了一些东西,又幸运获得了另一些东西。
当你真正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连老天都会帮你。
而到了今年这个时刻,我终于可以笃定而愉快地宣布。
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别无所求。
希望这位同学在未来有一天也会这么对我说。
无论你最终选择了什么职业道路,都祝愿你过上你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