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第164期颜之推
502年,萧衍代齐建梁。
颜见远担任南齐治书御史,看着小皇帝禅位后被逼自尽,别人看见也装作没看见,只有他像失去亲人般痛哭哀嚎。
萧衍第一次试穿皇帝衣装,兴奋地围着镜子连转十八圈,听到御史大人的号丧声,回头朝着自己的亲信恨恨说道。
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颜见远辞职了,闭门研读《周礼》《左传》。
梁武帝的前半生励精图治,在办公室门口设立两个箱子,持有自荐信投进肺石函,遭受冤屈的上访信投进谤木函。
南梁的综合国力逐年增长,儒学和佛教的发展如火如荼,老颜忘不了萧衍的狠劲,直到三孙子出世仍然耿耿于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老颜给三孙子起名颜之推,叮嘱儿子以后还要让他字介。介之推割股充饥的忠义,正是左氏春秋传里的著名典故。
颜勰尊重老父亲的遗愿,然而一大家子人总要张口吃饭,左传精义属于精神财产,吧唧半天也没有老板给他赊粮。
颜勰被推荐给萧绎当参谋,湘东王萧绎是萧衍的七儿子,这个看似有些无奈的决策,却开启一场千古流芳的机缘。
父勰,梁湘东王绎镇西府谘议参军。

之推,早传家业。
颜之推的家学氛围浓厚,从小扛着本《左传》下饭吃,祖祖辈辈积攒的读书笔记,一毛钱不用花就可以随时翻阅。
萧绎同样继承家族基因,与父亲和哥哥合称“四萧”,身份地位和文学才华卓越,只可惜被命运狠狠地玩弄一把。
萧绎一只眼睛失明,媳妇的私生活混乱。
徐昭佩出门前浓妆艳抹,被各界男朋友戏称半老徐娘,回家看到丈夫却心生厌恶,卸妆时留下半面妆容敷衍了事。
成语不见得都是褒义词,萧绎被绿帽子压得喘不过气,看见徐昭佩的那张阴阳脸,明显是在嘲讽自己只有一只眼。
老徐家比萧家根基深厚,徐昭佩都敢毒杀怀孕的妻妾,萧绎逆来顺受而身心疲怠,依赖虚无的老庄精神自我疗伤。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儿子,给你一张贵宾票。
萧绎在王府举办老庄讲座,没点身份连大门都进不去。颜勰给颜之推搞来入场券,希望能够拓展儿子的认知宽度。
萧绎在讲台上口水四溅,颜之推听完开场白转身而去,他觉得老庄言论过于虚无,还是家传的儒家学说更有滋味。
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萧绎不一定记住谁没来,但是肯定会记住谁中途退场,第一排的颜之推带头走人,这让强调淡定的王爷很不淡定。
老萧本想教训小颜如何做人,却发现他的学识储备极其惊人,随即变换脸色让他进王府做伴读书童(便预门徒)。
颜之推一入侯门深似海,和萧绎的次子结成帮扶对象,常年沉浸在王爷的书房里,气质和才华远远超过了萧方诸。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无近忧,无远虑,即是幸福。
颜之推的日子无比幸福,文章辞藻水平更是远近闻名,整天在王爷眼皮底下晃悠,年纪轻轻地就被任命为左常侍。
俗话说人不风流枉少年,一路绿灯的颜之推洒脱放浪,被一事无成的中年人非议,完全不将长辈的建议放在心上。
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如果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享受光鲜亮丽却未历经黑暗,所谓的幸福更像镜花水月,稍微遭受波动就显得脆弱易逝。
才华学识占领精神高地,官阶俸禄可以保证物质享受,看似优越的现状未经检验,没人知道浮华背后的坚实厚重。
一篇篇辞藻壮丽的文章,只是玩弄文字还是言述心志?一次次官职升迁的庆祝宴,是领导照顾还是凭靠能力水平?
颜之推,老天准备检验了!

548年,侯景之乱(见秦岭一白.萧衍篇)。
梁武帝活活饿死在台城,侯景改立萧衍的三儿子为皇帝,发声明自称宇宙大将军,没过多久直接自己坐台当皇帝。
萧绎听闻老爹死相凄惨,手握重兵却迟迟没有打算报仇,他和兄弟子侄们互相猜忌,唯恐冲在前面被别人捡便宜。
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陈霸先和王僧辩战场失利,相继带着残兵败将投靠萧绎,萧绎派萧方诸出镇郢州,并指派颜之推去给儿子当参谋。
萧方诸身处前线吃喝享乐,每天和玩伴鲍泉研究炸金花,直到侯景大军攻破郢州,萧方诸还骑在鲍泉身上扯胡子。
15岁的萧公子脑袋搬家,21岁的颜之推被关进战俘营,老侯举起鲜血淋淋的战刀,被属下苦苦相劝才没杀颜之推。
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囚送建业。

552年,侯景兵败被杀。
颜之推恍惚着走出战俘营,昔日豪气被摧毁得一干二净,他坐小船返回江陵老家,两岸猿声凄厉却倍觉悦耳动听。
郢州城破时犹如人间炼狱,关进俘虏大营毫无尊严可言,他痴呆呆望着滚滚江水,不知何年何月能冲淡心理阴影。
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
萧绎被推举为南梁皇帝,任命颜之推为侍郎兼奏舍人事,梁元帝顾不上多愁善感,仅存的一只眼睛里闪耀着炽热。
他逼迫妻子徐昭佩自尽,诛杀对皇位有威胁的亲族兄弟,侄儿萧詧慌忙投奔西魏,请求境外势力给自己主持公道。
梁元帝给宇文泰写信,要求西魏遣送通缉犯并重划国界,宇文泰怀疑萧绎吃错药了,也不撸起袖子看看谁胳膊粗。
来来来,咱俩先干一仗!

西魏大军压境,梁元帝无路可退。
萧绎孤零零走进文德殿,凝视着毕生搜集的海量藏书,华夏千年文化的荣光闪耀,此时此刻却仿佛是在无言悲泣。
一个先天性缺陷的皇子,媳妇送的绿帽子绕京城半圈,机缘巧合成为南梁的皇帝,却看着五个儿子死在自己前头。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南梁皇宫之内火光冲天,萧绎瘫坐在角落里哭笑无常,口中反反复复地念叨着: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萧绎投降后被侄儿闷死,江陵数十万百姓沦为西魏俘虏,陈霸先拥立萧绎的儿子,在建康城继续竖起南梁的大旗。
23岁的颜之推二次被俘,在押送长安的路途上心情忐忑,西魏大将军李显庆慕名,让他给镇守弘农的哥哥当秘书。
读书万卷,救了颜之推的性命。

557年,西魏变成北周。
宇文家族翻身做老板,皇帝和权臣的争斗惯例继续上演,李家兄弟力挺皇帝被杀,颜之推瞬间丧失在北朝的依靠。
屋外的兵马声嘈杂鼎沸,颜之推感觉再不走就走不了了,趁着黄河水位汹涌暴涨,他带着妻儿冒死偷渡也要回家。
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长江两岸是南朝和北朝,黄河两岸则是北周和北齐,江与河共同孕育出中华文明,却成为地域党眼里的割裂界畔。
颜之推在北齐地界上岸,回望着滔天浊浪不禁阵阵后怕,拿出地图研究渡江路线,却听说南梁前不久已经灭亡了。
陈霸先模仿梁武帝萧衍,逼迫小皇帝禅位后再安排自尽,陈武帝干掉了萧家儿孙,颜之推三思而行决定留在北齐。
家回不去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

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
颜之推从南梁流落北周,夹缝求生却并未放弃著述言论,才华名声贯穿俘虏路线,受到齐文宣帝高洋的亲切接见。
一篇篇金句频出的文章,高洋对这位异国才子相当器重,去天池打猎搞团建活动,点名要求颜之推全程参与陪同。
一声声吆五喝六的呼喊,漫山群兽在大笑声中仓皇逃窜,颜之推的脑仁嗡嗡作响,莫名想起这些年受尽驱赶裹挟。
他出生的国和家都没了,只有家传学识在体内倔强流淌,山河湖海永远不变如故,只要承载情怀总让人唏嘘感慨。
当年饮酒放纵的少年郎,真正浪迹天涯时却又百般无奈,颜之推越想越觉得堵心,扯过别人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
高洋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传信太监看见颜之推在撒酒疯,如实回报让皇帝心生顾虑,不禁怀疑他是不是心系南朝。
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

六年时间,北齐换了四位皇帝。
颜之推的官职稳步提升,执掌文林馆兼任司徒录事参军。凡是由他编写的章程文件,别人连个标点符号都改不动。
祖珽担任左仆射权倾朝野,才华卓绝然而人品极其差劲,整人无数唯独绕过颜之推,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肆夸赞。
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工尺牍,应对闲明。
齐后主高纬下放祖宰相,让他前往徐州当刺史对抗南陈,祖珽人品不行却做人不怂,率兵出战打的陈军节节败退。
祖珽死在徐州刺史任上,颜之推在京城继续升职加薪,文章写得好外加做事机敏,多次受到北齐皇帝的高度表扬。
有人推崇他的处世智慧,也有人吐槽他这叫圆滑世故,顶级智慧本就是圆融平和,检验标准在于有没有坑害别人。
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

生命,一直暗藏风险。
熬过十月怀胎顺利出生,避过各种先天病症健康成长,躲过水火磕碰的意外灾祸,还要博取衣食保障的日常消耗。
那些动不动自戕的傻瓜,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即便身处逼仄狭窄的困境,努力活着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身处朝堂,就是站在绞肉机旁边。
北周集结军队开赴洛川,高纬按照惯例前往天池狩猎,吩咐冯小怜带好按摩工具,活动安排让满朝文武惊掉下巴。
崔季舒想阻止皇帝出游,建议大家联合起来投反对票,等到众人挨个签名按手印,颜之推借口家里有事匆忙离开。
高纬看完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崔季舒等人全部处死,颜之推没有签字躲过风险,因人员空缺反而升任黄门侍郎。
勘无其名,方得免祸,寻除黄门侍郎。

齐后主想着玩,周武帝想等会再玩。
北周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高纬慌忙将皇位丢给大儿子,七岁的高恒说话还不利索,更是没见过这样坑儿子的父亲。
高纬此刻满满的求生欲,颜之推准备建议他投奔南陈,想起老崔等人的凄惨下场,教唆太监向皇帝陈述保命方案。
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
高纬粗略清点地盘粮饷,带着筹码去投降还有话语权,高阿那肱激昂慷慨的反对,请求誓死抵抗大不了浮海南渡。
齐后主听得心里直发痒,做惯老板也难以再屈居人下,他当场决定跟着高将军走,安排颜之推带兵驻守黄河渡口。
颜之推凝视着滔天浊浪,和二十年前偷渡时没啥区别,远眺河岸对面的西魏故地,如今的北周还能再次俘虏他吗?
高阿那肱,遇见北周直接跪了。

577年,北周攻灭北齐。
颜之推第三次沦为俘虏,在押送长安的路上心情平和。他低头默诵着遗矢的文稿,对周军的吆五喝六声充耳不闻。
21岁首次被俘惊恐万分,46岁三度被俘已然波澜不惊,他在南北纷争里从未懈怠,凝聚出名望品德足以跨越国号。
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
北周朝堂照例充满争斗,皇帝和权臣始终在互相较劲,仿佛与南梁北齐如出一辙,只是主角的面容服饰略有差别。
颜之推越想越觉得悲哀,文字可以组合出不同的意境,为什么人的组合差球不多,难道因为核心永远是权和利吗?
颜之推在岸上洞若观火,体验不到局中人的欲望和恐慌,自从杨坚出任北周大丞相,总感觉有只鞭子时刻抽打他。
杨坚效仿南北朝的传统,逼迫小皇帝禅位后再安排自尽,隋王朝横空出世打破平衡,力图让长江与黄河完整交汇。
那一年,颜之推当爷爷了,孙子起名颜师古。

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
颜之推经常去东宫讲课,学识渊博换来太子杨勇的敬重,有几次看见晋王杨广旁听,天赋极高却眼中有寒光闪烁。
眼睛是通往心灵的窗户,颜之推对这股子眼神莫名熟悉,背后不光充斥着血泪嘶喊,更是一个家族的辉煌与覆灭。
整理完三十卷文集,颜之推开始撰写家训。
学优才赡,山高海深。
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
为书七卷,式范千叶,号曰《颜氏家训》。
半生荣辱接连浮现眼前,颜之推在起承转合处暂停播放,凝视着不同处境下的自己,深思咀嚼扯出一条条因果线。
看似乱纷纷的人生路径,隐藏在最深处的主线逐渐显现,原来绝大数福祸惟人自召,老天根本就不拿众生当盘菜。
每个人触发不同的按钮,自然就得承担一些列连锁反应,颜之推追随外部连锁反应,给自家儿孙留下一沓护身符。
《颜氏家训》,中国第一部家学教材。

597年,秦岭一白带着土蜂蜜来访。
颜之推在书房里面写字,须发花白却落笔犹如行云流水,书桌旁边堆放着散乱书稿,让狭小的房间显得坚实厚重。
半柱香后发现有人到访,颜之推笑呵呵地遮住所写文章,伸手接过温热的土蜂蜜水,眼角却仿佛残留着忧郁伤怀。
一白:你读过万卷书了?
颜之推:差不多吧。
一白:萧绎也自称读书破万。
颜之推:那把火烧的可惜啊。
一白:他死前还说读书无用。
颜之推:他在根上就偏了。
一白:什么意思?
颜之推:用之无用,无用而用。
一白:此话何解?
颜之推:树木汲取养分,自然根深叶茂。
一白:反过来呢?
颜之推:老想收益多寡,哪还有心读书。
一白:有人吹嘘一年读一百本书呢。
颜之推:来来来,品蜜水。
一老一少对饮土蜂蜜水,清风透过窗户吹拂着古旧书桌,随手遮掩的麻纸飘落在地,赫然显露出刚才所写的文章。
颜之推自嘲般笑了笑,说自己一生三次沦为俘虏,历经南梁、北齐、北周、隋四朝,回想起来多少会有些不自在。
来!老夫先让你看看!
《观我生赋》
小臣耻其独死,实有愧于胡颜。
每结思于江湖,将取弊于罗网。
聆代竹之哀怨,听出塞之嘹朗。
对皓月以增愁,临芳樽而无赏。
...
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
鸟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
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
夫有过而自讼,始发矇于天真。
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
寻以疾终,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