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No.17 《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13
★ 塞尚与凡·高:后印象主义艺术
☆ 科学与艺术
19世纪后半叶,欧洲已基本脱离蒙昧,宗教统治力日渐衰弱,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以修拉和西涅克为代表的新印象主义艺术家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受到科学理论的启发并将其运用在绘画创作中。
修拉: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由极小的色点构成,也就是所谓的「点彩」画法。这种画法的理论根源与现代荧光屏、显示器等成像原理相同,是放大的三原色像素点。

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最本质的区别,是在艺术任务的认知上。印象主义不属于现代艺术,是因为其对于绘画任务的认知与古典艺术基本相同,都是为了描绘自然,描绘客观世界的真实,二者只是对「什么是真实」的认知不同。而现代艺术的任务已不再是描绘自然,而是着重表达自我,包括个人情感、思想认知,甚至上升到哲学观等。
塞尚、凡·高、高更这三位大师被认作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已经明显开始用「自我」去影响笔下的「自然」了,他们分别用了三种不同方式去影响、改变,甚至扭曲自然。
☆ 瞬间VS永恒
塞尚对于现代主义艺术有奠基意义,他是从物体的形状上扭曲自然,其对于事物形体的认知是高度几何化的。塞尚在创作时把事物抽象成基本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矩形,再对几何形状进行排布,如此便容易抓住画面构图的重点,搭建出和谐稳固的整体形象,不会在绘画过程中被其细节特征所吸引,以至丢掉整体形态。

塞尚的「多点透视」也深刻地启发了后世画家对于观察本质的重新探索,他通过对「自然」的修改、变形及重新定义,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美,而是完全属于艺术家纯粹艺术性的创造。

☆ 客观VS主观
凡·高扭曲现实的方式是感性的,他的天才是与生俱来对情感的表达欲望,是对「自我」的无限放大。凡·高的画作极具感染力,首先是色彩极其鲜亮,这与他采取所谓的「颜料不调主义」有关;第二是他极其强烈地强调笔触本身,这种厚度给画作以深浅上的「浮雕感」。由于凡·高几乎从未受过严格的学院式绘画训练,所以笔触中藏着一种笨拙感。这种笨拙恰恰以纪实的方式,将主观情感支配下的真实所见和情绪感受忠实地记录下来,让画布上的情感更具冲击力。

在感官方面,由于精神原因,凡·高看到的事物极有可能与常人不同,同时他也使用了更能表达自我的方式来描绘物体。仅10年的艺术生涯里,他创作了近2100件作品,说明他观察得少,输出得多。也就是说画作中的客观事物是什么已不是关键,对凡·高来说,「自然」只是「自我」的载体而已。

此外,凡·高生前的穷困潦倒关键还在于其寿命太短,绘画生涯则更短,其实,在他曾经参加过的印象主义独立展览上,莫奈就曾犀利指出,凡·高的作品是他们当中最优秀的。
罗丹在雕塑史中承上启下,其最著名的雕塑作品是《思想者》,他通过「思想者」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寸肌肤都表达着思想的力量。在雕塑的局部刻画中,罗丹丝毫不隐藏雕琢痕迹,这与凡·高的笔触异曲同工。
☆ 先进VS原始
高更一直在探索着「艺术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并将答案引向了「原始主义」。他常驻太平洋上一个叫塔希提的小岛,创作了大量以土著人、土著生活为主题的画作,并借此对一些最基本的哲学问题进行探索,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名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将去往何处?》的巨幅油画。

高更将同一主题的对象进行同质化处理,并运用大量纯色以及色块发展出象征主义(也可理解为符号主义)的艺术倾向。20世纪之后的抽象艺术、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多少都受到高更的象征主义和原始主义精神的影响。
古典艺术 现代艺术
描绘「自然」 表达「自我」
创作是为满足客户需求 按照自身感受和意志进行创作
以客户的要求为指导思想 买家根据自己品味及作品的投资价值进行收藏
在完成商家使命基础上追求艺术表达 不在意公众品味 自我表达清楚即达到艺术创作目标
19世纪后半叶西方艺术发生了如此的跳跃式剧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技术进步,尤其是摄影术的发明意味着描绘自然的写实绘画根基崩塌。第二是学院体系的建立,让艺术由一项「活计」变成一门「学科」,也让艺术脱离了对大众需求的迎合,成为和数学、物理学一样可以深度钻研的领域。第三是资产阶级的兴起,给艺术家追求自我的创作方式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