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志(山水之间铸造的千年商业帝国)二:初显
东晋统治者在东南一隅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作为军事领袖的将军刘裕,并不希望自己为晋朝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余生。而且不久后人们便发现,刘宋,也不可能在帝国的南部摆平江东士族。当人们冷静下来,不再一腔热血后,他们似乎产生了这样一个共识:既然这个新建立的门阀制度可以在乱世把文明保留下来,那么还是让它继续存在,不过最好还是与江东门阀保留着名义上的依附关系。因此,在几十年之内,因起义而产生的萧齐萧梁政权依旧自号南朝正统时,就并不令我们感到惊讶了。
然而从政治的层面上,南朝帝国对地方的控制减弱了。可以确定的是,虽然朝廷不会眼睁睁放弃,看着这样的事发生而不做任何补救,但显而易见的是,南朝帝国在丹阳地区的势力在逐步衰微。公元499年,新安豪族程元谭的十世孙—程茂——在短暂的过渡期后被任命为为郢州长史。与此同时,因他与张冲协力守郢州抗击萧衍有功,“被南齐朝廷诏以茂督郢•司二州军事,辅国将军,郢州刺史”,这样一来,他觉得自己事实上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统治者。
不过不论在政治层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发展,新安郡与建康朝廷在制度和情感上的纽带显然仍牢不可破。郢州刺史职务的刺史不过是众多建康朝廷授予的尊称为傲的地方执政官中最早的一位,甚至有人怀疑它们后世在8世纪或更晚一些的时期被重新冠以节度使之名滥加使用。不久执政官的衣着就以丞相的,甚至皇帝的服饰作为样板。不少建康士族家族的少女和她们的新安郡新郎们扬帆向西前往新安郡,而许多新安郡贵族选择将儿子送往东方,在建康接受教育,完成学业。
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断言5世纪的最后几年对新安郡人来说,要比之前来得更和平。新安郡人或许已经找到了适合它的自组织形式,但它的内部还并没有达到稳定与团结。村落与村落之间,甚至单一聚落之内都常有争执,爆发的导火索离他们并不遥远,人们往往因为家族世仇或者派系争斗而怒火中烧。
六世纪的中页,从北魏分裂的东魏西魏和南朝的梁三个派系都在积蓄力量,当梁武帝梦见中原平定,不久后东魏降将侯景的降表就送抵建康,梁武帝大喜时,北伐的行为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推动力。 然而,侯景充分利用了梁朝的各种矛盾,叛军在东魏降将侯景的领导下朝着江淮之间烧杀掳掠,新安郡的安全开始受到他的严重威胁。新安郡守将程灵洗充分察觉到了危险,他如今继承父亲衣钵, 聚集数百人守卫黟县、歙县,以抗拒侯景。
新安郡人眼看着侯景带着军队过来攻打他们,并试图用船将他的骑兵队运送到 黟县 ……于是他们用突出的木桩所组成的堡垒封锁了水路。这样侯景的军队就束手无策,由于他们不能渡河去其他地方,只能在对岸上安营扎寨长达六个月,然后与程灵洗日日作战。而当侯景军队暴露在岸上的时候,守军登上小舟,在他们固定下的木桩后面占据了隐蔽位置。他们使用弓箭和其他投射武器,阻止侯景渡河。当地人也同样丝毫没有动摇的迹象。某天,城中传言侯景决定采取断粮战术让他们挨饿屈服,于是人们以向进攻者的军队投射大量粮食的方式告诉侯景他完全是在枉费心机。与此同时,时节由春转夏,热病横行的江南开始让入侵者付出代价。一支庞大的由陈霸先领导的舰队即将起航解新安郡之围的流言也在四处传播。于是侯景知道他失败了,下令撤退。
公元548年的重要性要远胜过任何个别的政治与军事事件。如今新安郡的人民比过去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坚持他们作为南朝一个自治郡县存在的权利,在这年,他们第一次为它而战,并且证实了这点。通过这样做,新安郡人同时还证明了另外一些东西:无论早先彼此之间有多少竞争和猜忌,当面临真正的危机时,他们能够视自己为新安郡人,而非黟县、歙县或新安城的人民。侯景进军对阵的是一批争执不休的聚落,而打败他的是一群团结一心的人
© 本文版权归 goat herd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张清蕴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5 2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