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月河《雍正皇帝》
1、雍正的严苛。对应康熙晚年的疏懒,在国库只剩下七百万两银子的困顿之际,大清帝国的首要威胁不是来自外敌,而是来自内政,康熙看在眼里却老迈无力实施,只能传位给细腻强硬的胤禛,指望胤禛改革弊政,而雍正的做法,恰好为所谓的“康乾盛世”搭了桥梁。
2、雍正的劳累。继位年龄大,又有改革的重担压在身,雍正一朝受到重用的全是忙人、雷人。雍正自身勤政辛劳,张衡臣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田文镜盯着巨大压力累死任上,十三王爷胤祥九十二岁只活一半,就连机灵变通的李卫,也累得吐血。尽管雍正年间新增了军机处,却还是没有缓解政务劳顿,抛出权力魅力和想要尝试的念头,那种比当今996还要劳累的工作,想必很多人也不愿去做那个皇帝和宰辅大员,雍正的领导班子,堪称封建中枢中的血汗工厂。
3、雍正的感情。不好女色的雍正,一生动了感情的不过两个女子,小福和引娣,却均是孽缘,一个让自己悔恨半生,一个让自己晚年栽了大跟头(作者这里写的比较狗血,尤其还是在结尾处,将整部书的格调严重拉低,立刻显得不上档次),背上了乱伦的恶名。
4、雍正的亲情。娘亲偏袒十四弟,与自己不合心意,废黜圈禁了几个兄弟,儿子谋逆餍镇自己,唯有一个十三弟是真感情,却死在自己前面,真就孤家寡人。因改革而逆流而上,面对千万人所指而一往直前,雍正、田文镜两个人的悲情劳苦,在此博得了读者的诸多同情。
5、雍正的脾气。真就体现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喜怒无常,喜直不喜软。看重诚孝,待人严苛,待自己更严苛,这点对吏治整顿很有必要,治大病用猛药,打老虎用大炮。改革制度,难之又难,毕竟自己的阶级就是地主官僚豪绅,整顿吏治、反腐反贪打得是自己的阶级伙伴,不改亡国,改了亡同党,只能在老百姓和统治阶层之间不断缓和矛盾,此消彼长,只能续命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书中提到过几次的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及电影《大明劫》中孙传庭临危受命整顿军纪一样,做了很多事,费了很多心,看似没错,但还是败了。
6、雍正的生活习性。不爱佳肴爱简餐,食欲不好,不爱饮酒,不好看戏,不好美女,这点不及老爹和儿子潇洒性闲,少享了当皇帝的很多乐子,不过最顶级的快乐不也就是权力么。皇帝至高权力面前,那些享乐都显得空洞,书中王爷位极人臣、富贵荣华,却都一心想更进一步、争位夺权,也是因为权力的巨大诱惑。唯有五阿哥弘昼看开了,不参与斗争,一心图玩乐,做个轻松王爷。
7、雍正的几个兄弟。有意思的不过是老十、老十三、老二十四三个人,一个直憨,一个直爽,一个童真。剩下提到的一些,老大坏又傻,老二软又自私无断,老三博学似奸,老八口口声声说贤,贤的事却没有多重点体现,坏也没有写出怎样坏,倒是显得比较肉面团,偏酸。老九奸诈一些,不过亮相机会没那么多,老十四莽又酸,十六、十七也亮相不多,其余没什么笔墨。
8、本书中哭戏多。书中女人小孩不多,一群汉子动不动就哭,倒像是女人比较多的《红楼梦》写法,动不动就泣下,一群枭雄泪多话多,写得倒像是一群戏子,满口道理又感性爱哭,人狠话不多的角色太少,田文镜倒算一个,这一个有着倔驴般魅力的改革酷吏,死讯也都还是借别人之口,终归没见几个人抹泪,又觉得少了。
9、书中的江湖武林是金庸式的武侠。“武”功如同科幻,雍正召温家少妇和儿媳妇发功治病,居然能看见有彩光流动、香气飘渺,小姑娘拿钱币棋子当暗器打倒一群壮汉。而“侠”,仅仅是不当采花贼,都能被朝廷感化招抚,真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政府。
10、唐国强演的雍正真的太好了,看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老唐的音容笑貌,包括瞪眼、冷笑、怒斥、伤心不断浮现,“尔等读饱了书的人,竟然敢在此狺狺狂吠!叉出去,活剥了你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