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对话】“你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要求别人时保联,其实就是无法跟自己时保联。”
我以前是个特别不独立的人,恋爱的时候想要对方时保联,结果两个人都很累。回首那段关系的两人,对方基本上对我百依百顺,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和我的脾气,而我在逐渐发现自己近乎病态的依赖之后,其实内心非常渴望自己能够独立。
分手之后开始了独居生活,一个人吃饭、健身、养猫,一开始常常感到孤独,分享欲特别旺盛,很喜欢找各种朋友聊天。有段时间处于“社交满溢”的状态,手机不离手,微信消息秒回,隔几分钟刷新一下朋友圈或微博…感觉自己像一只透明的杯子,这些社交需求像不断地往杯子里倒水,随之一同贯入的还有空虚和焦虑,关掉手机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有,即使没什么特别的工作或生活压力,没什么特别令人难过的事情,但也会失眠。
然后杯子就满了,里面的水纷纷溢出来,淌了一地。
有一个瞬间,我脑海里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指的是,我突然开始关注自己每一个内心的感受,在面对每一个人和事的时候,我真实的想法和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在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难以启齿的事情,但至少对自己是什么都可以坦诚的。
我发现最经常发生的、也是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会被自己蒙蔽。其实最重要的是,心静下来,然后认真地听它在说什么。
2019年差不多是我人生中最胖的时候,身高159cm,体重将近70kg,在自我否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尝试改变,节食、运动。其实一开始的动机特别简单,我就是想试试自己究竟能不能成功,如果成功了,瘦下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 刚开始运动的时候特别痛苦,内心的想法是:“好累好累啊,真不是人干的事儿啊!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
- 运动了一段时间之后,内心的想法是:“运动完还挺舒服的,整个人觉得很清醒很通透,每天精力也很好。”
- 当我身体完全习惯了每天运动的时候,我已经瘦到52kg,瘦了将近18kg,内心的想法是:“瘦了真好,我真牛逼。”
- 然后一直到现在2年间的时间,我一直维持着健身习惯,内心的想法是:“运动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跟自己对话的过程,身体给你所有的反馈,兴奋、刺激、泵感、呼吸、酸痛,所有好的不好的感受,都是它在跟你对话,它让你觉得自己活着,让你觉得什么正在发生,这种感觉太棒了!。”



当我回过头来看健身的照片、健身记录、体重变化,还有内心微妙的变化,我感到很惊喜。我的内心像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会跳脚、会尖叫、会恼怒、会自我鼓励…我把所有内心的想法都看作这个小精灵在对我说话。
除了减肥,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我发现我其实不是每时每刻都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但对厌恶的感受却很明白而直接。
通过一些正向的努力,我跟自己真实的内心有了很多深度沟通,更了解自己,也更欣赏自己、更爱自己。
我发现在追剧刷短视频和读书之间我选择了读书,在社交和独处之间我选择了独处,在躺平和健身之间我选择了健身…
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这些是我内心的选择——是我“主动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这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水量刚刚好的杯子。
于是我有了一个check list:
- 刷朋友圈时是什么感觉:焦虑,不知道真正刷到了什么
- 读书时是什么感觉:平静,在读每一本书的时候内心最个人最丰富的感受,想要把它记录下来
- 玩社交软件时是什么感觉:我真正在搜索的是什么?是一个个标签,而在别人眼中我也是。
- 睡前玩手机是什么感觉: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玩,玩了什么,但入睡变困难了。
- 睡前读书是什么感觉:拿kindle上床看十分钟就困了,很平静地入睡。
- 打球时是什么感觉:运动真好,出汗真好,能跳动的感觉真好。想赢这个球,想赢下这一盘。
- …
根据这个list,我关掉手机,开始读书,放弃社交软件,睡前只带kindle上床,常常去打球…
现在每当我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我不再很惶恐,我多了很多对自己的耐心,觉得这是跟自己好好相处、对自己有更多了解的契机。
so,新的一年,希望自己更了解自己,多问问自己:“你究竟在想什么?”
© 本文版权归 doublecheck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