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编辑
前些天看了本书叫《天才的编辑》,感觉写得挺好。
如果你看过电影《天才捕手》,可能还记得科林费尔斯演的那个到哪儿都戴着礼帽的编辑,《天才的编辑》写的就是他,他的全名叫麦克斯·珀金斯。
珀金斯先后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沃尔夫推上文坛,让他们崭露头角,并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一直关照他们。那三位作家的成功反过来也让珀金斯成为出版界的传奇,一个拥有伯乐的慧眼、值得称道的人品、成就卓著而低调的幕后高人。
珀金斯和他们仨的的关系超越了编辑和作者,对于菲茨杰拉德,珀金斯像个大哥,总在菲茨杰拉德走投无路的时候施以援手;对海明威,珀金斯是个能提供忠告,也能一起打猎钓鱼的朋友;而沃尔夫,正如电影《天才捕手》里演的那样,珀金斯像他文学之路上的父亲。
很多人是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认识菲茨杰拉德的,这本10多万字的中篇小说被列入各种各样的书单,非常值得一读。这本书是后来才出名的,在它上市之初只卖了几千本,珀金斯和菲茨杰拉德都对其惨淡的销量感到失望。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面市5年前,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人间天堂》出版,是那本书让他一炮而红,名利双收。泽尔达也因为《人间天堂》的成功,答应了菲茨杰拉德的求婚,他们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
海明威认为是泽尔达毁掉了菲茨杰拉德,她的虚荣、贪图享乐、追求奢侈生活和情绪化,导致菲茨杰拉德长期被金钱问题困扰,令他无法专心写作。但也有人认为菲茨杰拉德也有问题,泽尔达的精神病经过疗养大为好转,当她回到菲茨杰拉德身边后不久,病情就复发了。他们彼此相爱,似乎也互相伤害。
《人间天堂》的成功让菲茨杰拉德二十几岁就登上巅峰,在1920年代,他的年收入超过2万美元,珀金斯在成为出版社高管之后的年薪也不过1万美元。即便如此,菲茨杰拉德还是经常缺钱,豪宅、美酒佳肴和奢华旅游像个无底洞,菲茨杰拉德不得不一次次透支稿费,请求珀金斯开出300、500或1000美元的支票解他燃眉之急。海明威对菲茨杰拉德的生活方式颇有微词。
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相识于巴黎,那时海明威尚未成名,靠当记者为生,还兼职当拳击陪练,1小时挣2美元。他们在一个酒吧初次见面,菲茨杰拉德几杯酒下肚后,脸色苍白得像个骷髅,把海明威吓了一跳,担心他会挂掉。海明威后来才知道,菲茨杰拉德喝了酒经常这样。
菲茨杰拉德把海明威推荐给珀金斯。珀金斯看了海明威的书稿,觉得很不错,但稿子里的粗话让他很头疼。他建议海明威删掉那些让人看了脸红的字眼,海明威拒绝,他认为这些粗话是他风格的一部分。在珀金斯耐心的开导下,海明威最后妥协了,删掉了一些脏话。1926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出版,大卖。
海明威身材魁梧,个性鲜明。他讨厌听到批评,谁骂他,他就骂谁。和很多作家一样,他厌恶评论家,他说如果一个作家听信评论家的话,那就废了。他有时口无遮拦,他说菲茨杰拉德应该换个老婆,这样或许能再写出几本好书来。菲茨杰拉德反唇相讥,说海明威换老婆倒是勤快,每写一本书就要换一个老婆。
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都挺关注沃尔夫,他们发现珀金斯在沃尔夫身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沃尔夫这个身高1米9几,喜欢趴在冰箱顶上写作的“大男孩”,激发了珀金斯的父爱。沃尔夫的缺点是一写就停不下来,他写东西很啰嗦,有时写了几十页还没切入正题。他的第一部作品《天使望故乡》的手稿堆满了珀金斯的写字台。珀金斯和沃尔夫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删掉了初稿中的大部分文字,才让这本书得以出版。
沃尔夫写第二本书时变本加厉,把初稿交给珀金斯时,稿子装了一车。珀金斯又得花很长时间整理书稿,他一边编辑,沃尔夫一边继续写。珀金斯不得不提醒他“结束了!你已经写完了!别写了!”这才关上了他这个文字水龙头。
《天才的编辑》内容非常充实,文字也翻译得很流畅,是那种可以一口气看完的书。
快乐饭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云云上了中学,我才意识到小学真不卷 (4人喜欢)
- 心碎之后-《巨浪下的小学》-帕里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