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验家丨关于食物不耐受,这3个知识点要牢记!
在某线上问诊平台上,有这么一段对话: 网友A:和许多朋友同吃一桌海鲜,可为什么只有我回家后上吐下泻? 网友B:我平时很小心饮食,都不怎么在外面吃饭,但却经常腹泻、恶心、呕吐,去医院检查却显示一切正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C:A患者可能对海鲜过敏,是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B患者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的问题,建议去医院详细检测一下。 看见医生的回复,相信不少人会有疑惑:不耐受的意思,不就是食物过敏吗?为什么医生要强调B是“食物不耐受”呢?本文,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神秘”的食物不耐受! 一、食物不耐受VS食物过敏,“我们”不一样! 食物不耐受,主要是因为某些食物的长期摄入,造成的人体不适,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当免疫复合物无法清除,长期沉积在体内,就容易造成机体免疫损伤,可能引起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消化、皮肤、神经、呼吸、心血管、泌尿生殖、肌肉骨骼等全身各个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食物过敏,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一般在几小时内就会产生湿疹、呕吐等明显症状,并且过敏者比较容易发现是什么食物导致的过敏。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会莫明出现肚子胀、腹泻、便秘、腹痛、恶心、荨麻疹、鼻炎、肌肉酸痛等情况,却迟迟查不出病因,就得考虑一下是否因为你对某种食物,存在不耐受! 二、这3类人群,食物不耐受可能会“重点”关注你! 公开资料表明,食物不耐受会在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经济水平的人群中广泛发生。但在食物不耐受的影响范围中,依旧有这3类人群值得重点关注。 1、儿童 据统计,婴儿与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发病率要高于成人。这可能是因为儿童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在发育当中,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比较弱,使得食物难以完全消化;也可能因为儿童会经常吃牛奶、鸡蛋等食物,但这些高蛋白类食物蛋白免疫原性较强,更容易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 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主要症状:精神症状(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呼吸症状(慢性鼻炎、慢性哮喘)、消化症状(呕吐、慢性腹泻、便秘、腹胀腹痛、胃食管返流)、皮肤症状(湿疹、慢性荨麻疹)。 2、女性 公开资料显示,女性食物不耐受发病率是高于男性的。频繁出现的敏感肌、干燥肌、问题肌,很可能不是肌肤问题,而是食物不耐受。另外,如果是孕期、备孕期、哺乳期等女性,更需要格外注意食物不耐受的信号。因为消除了食物不耐受症状后,可尽量避免或降低宝宝通过胎盘传递、母乳喂养而发生食物不耐受的风险! 女性食物不耐受的主要症状:皮肤症状(皮肤敏感、肤色暗淡、身体干燥、黑眼圈)、消化症状(便秘)、精神症状(情绪低落、抑郁)。 3、老年人 相比青壮年人群,老年人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较低,会加大食物不耐受产生的几率,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等问题。因此,老年人需要准确识别不耐受的食物,不能让饮食成为晚年的负担。 老年人食物不耐受的主要症状:消化症状(腹胀、腹泻、便秘)、慢病症状(高血压、关节炎)、精神症状(失眠、情绪烦躁)。 三、食物不耐受究竟该怎么办? 食物不耐受难以察觉,并且防不胜防。因此,如果产生了食物不耐受有关症状,请大家一定要先记住,先检测,再干预!只有查清了到底是哪种食物对你“不友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常,食物不耐受检测分为不同数量的食物项目检测,相比较而言,性价比比较高的是46种食物的检测。其基本涵盖中国人常吃的食物种类,且区别于一般的静脉采血检测,只需一点指尖血即可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准确、方便、又快捷! 如此,发现不耐受食物后,我们就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营养师,通过饮食干预法进行症状缓解:强阳性反应的食物,进行3-6个月的忌食;中度阳性反应的食物,进行轮替进食,即降低食用频率;阴性结果的食物,正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