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定理(2)基本粒子的形成
万象定理(2)基本粒子的形成
玫子
基本粒子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物质都是由它组织起来的。现在可以证明获得,不用无谓的臆想了。
01 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的比例
在抽真空获取真相图的过程中得知,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份量相等、性质相反,可等效为两个体积相等的球。参考图1,⒜为绝对物质,⒝为绝对真空。

图1 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
由于真相图的结构造成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的体积比不为1,现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参考图2。

图2 分割真相图为正六棱柱
① 把真相图划分成图2⒜所示的正六棱柱,摘取一个单元并放大成图2⒝,图2⒞是上下两层绝对物质挤压出的等效球缺。正六棱柱减去两个球缺后,取名宇宙单元。宇宙可以看作由宇宙单元组成的。
② 设绝对物质的半径为1,则通过计算知:
绝对物质的体积≈4.1888。
正六棱柱的体积≈6.9282。
球缺的体积≈0.3962,两个球缺的体积≈0.7924。
宇宙单元的体积=正六棱柱的体积-两个球缺的体积≈6.1358。
宇宙单元中绝对真空的体积=宇宙单元的体积-绝对物质的体积≈1.947。这个体积在前期文章里叫静真空。
原本绝对真空和绝对物质的体积是相等的,在真相图上挤压后,绝对真空-静真空≈2.2417,这个体积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材料,取名物真空。在抽真空获得真相图的过程中,物真空暂存在理想真空机里或假想空间里。
绝对真空、物真空、静真空的视觉比例大小参考图1中的⒝绝对真空、⒞物真空、⒟静真空。体积关系:⒝=⒞+⒟。
③ 各种比例关系如下:
物真空/宇宙单元=2.2417/6.1358≈36.5%
静真空/宇宙单元=1.947/6.1358≈31.7%
静真空/物真空=1.947/2.2417≈87%
物真空/静真空=2.2417/1.947≈115%
物真空/绝对物质=2.2417/4.1888≈53.5%
静真空/绝对物质=1.947/4.1888≈46.5%
02 基本粒子的形成
2.1 真相图上的形成原理
把暂存在理想真空机里的物真空挤压(退回)到真相图里,相当于粉碎物质获得绝对物质的逆过程,“产生”最小粒子,取名炁元,参考图3。以一个宇宙单元为例,综合前期文章的已有证明知:
① 炁元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割了。
② 由于π是无理数,炁元呈椭球状。
③ 由于旋转是存在的必要条件,炁元不停的自转。
④ 由于②、③原因及真相图的结构限制,炁元绕绝对物质不停的椭圆公转,类似于行星绕恒星的椭圆公转,实现炁元相对于绝对物质的远近距离连续变化。
⑤ 炁元+椭圆公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相当于波粒二象性二者合一,取名波粒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基本粒子,图3⒜。
⑥ 由波粒子组成物理意义的基本粒子,如光子、电子等,再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体。
⑦ 波粒子是最小的现实存在,可理解为理想化的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相互作用的结果或互补的产物。
⑧ 用全自然数对宇宙中的全部物质进行大小描述,炁元相当于1,其轨道是离心率最小的椭圆,波粒子当然也是最小的1。
⑨ 由现实存在的波粒子取代理想化的真相图,参考图3⒝的样子。

图3 炁元及轨道
2.2 用理想气缸等效说明
由理想真空机抽吸真空获得真相图的过程,可用理想气缸等效说明。如图4所示的理想气缸:缸壁、活塞均为刚体,绝对密闭、不与外界做任何交换,活塞可无摩擦运动。设缸内工质为1kg的气体。
① 活塞沿箭头方向无限制向外拉,若缸壁不是刚体,则无论缸壁的材质有多强硬最终都要塌缩,只有缸壁为刚体时才不会塌缩。这与前面文章中抽真空的效果是一致的。1kg的工质质量保持不变,但可理想化到绝对真空。其实真空机与真空容器之间相连接的管道不可能绝对隔断,这与理想气缸的原理异曲同工。从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1kg的质量最终理想化到绝对真空。
② 活塞沿相反方向运动到初始位置,缸内工质回到初始状态,继续压将变成液态——固态,最终理想化到刚体。可见1kg工质理想化成了刚体。这个过程可以说明物质形成的基本原理。
③ 根据①、②,从绝对真空到刚体的过程按全自然数划分,划分至最小的1就是炁元,炁元的椭圆运动是最小的椭圆,炁元+椭圆轨道就是波粒子,可对应到物理学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万物均由波粒子组合而成。炁元自转及椭圆运动的证明参见前期文章,后期还有相关解释。
④ 因为物真空与宇宙单元的比例≈36.5%,故现实中相当于理想气缸的行程被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由此人类能探知到的基本粒子如光子等,都是众多波粒子的组合体。
⑤ 形形色色、大小不同、运动状态各异的物质都是因为圆周率π是无理数造成的。

图4 理想气缸
(作者笔名:玫子;本名:李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