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真题 | 中央民族大学22届哲学真题难度如何?

中国哲学史(611)

考察形式与分值
中央民族大学的中国哲学史2022年考研初试真题和以往的考察形式、题目分值是一样的。考察形式为笔试,总分值150分,从题型来看,还是由5个名词解释(30分)、4道简答题(60分)、1道材料题(30分)、1道论述题(30分)构成。

真题特点及详细知识点分析
(一)真题特点
民大2022年中哲初试题目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对道家、道教、“道”相关题目的考察增多。
往年的题目虽然都会考察到道家哲学的内容,但是在今年的题目中占比明显增大。
(1)名词解释:“玄同”是首次出现在真题当中,出自《道德经》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其后也有庄子、成玄英等人对“玄同”进行了解读。名词解释中的“重玄”也是出自《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后许多思想家对其作注,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思潮。17、18年的真题当中出现过“重玄之道”的简答题,那么这个题目也不算是首次考察。
(2)简答题:首先第一个简答题是对比“夫物不齐,物之情也”与“道通为一”,这分别是孟子与庄子的观点。孟子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千差万别,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是《庄子·齐物论》中的“道通为一”表达的是:形态上事物千差万别,但是在道的意义上来说则是相通而浑一的。题目中也在考察关于“道”的思想。简答题中还有一题“讨论《易传》对道的解释”也是在考察关于“道”的思想。《易传》中的道,存在形式是“形而上”的,内在规定是“阴阳”,主要功能是“变”、“生”。这也是首次对《易传》进行这样宏观的考察,以往对《易传》的考察基本出现于句读题当中。 (3)句读题:在句读题当中也出现了对《易传》中道思想的考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是《易传·系辞》中的内容,在19年的真题中也曾经出现过,也不是首次出现。
2.往年考察重点仍然反复出现。虽然今年的考试题目对于道家、道教等方面的内容考察的比较多,但是往年频繁考察过的重点部分也仍然出现在题目之中。
(1)关于“理”的考察:名词解释中的“性即理”是关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由程颐提出,在朱熹那里得到论证和发扬。在简答题当中考察了“理一分殊的哲学意义”,这是在2020年真题当中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的一道题目,但出现在简答题中还需要回答地更加深入,不过由此可见考题中对于重点部分的考察还是十分关注的。
(2)关于魏晋玄学的考察:魏晋玄学在民大每年的考题中都有涉及,从近三年真题来看,2019年的简答题中有“郭象的独化论”;2020年真题再次出现“独化”的名词解释,并且在简答题中也有关于“郭象对自然的理解”这一题目;2021年的真题中没有出现魏晋玄学的题目,但出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范缜”,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察。可见在民大考题中对魏晋玄学和同时期哲学家思想的思想是比较关注的。在2022年的真题中,出现了“性各自足”的名词解释,是关于郭象“性分”和“自足”观点的考察。所以对于魏晋玄学尤其是郭象的思想尤其是需要考生在复习时重点关注的。
(3)关于心性论的考察:关于心性论的考察也是民大历年的重点。17年的考研真题“发明本心”实际上就是在考察的就是陆九渊的心性学说;19年的“复性说”又考察了李翱的心性学说,且在20年的真题中再次出现;2022年的真题的一个论述题则考察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心性论”,考察内容更加综合、难度更大,需要对中国哲学的心性论进行横向、纵向总结,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 (二)详细知识点分析 以上的分析已经对大部分题目做了简单的阐释,那么给大家简单地分析一下关于论述题“中国哲学史上的心性论”。这个题是一个线索题,心性论是从先秦哲学开始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始终的内容,从答题的角度来看,就可以按照哲学史的阶段划分来阐述心性论。
1.“心性论”概述
2.先秦时期的心性论
3.汉唐、魏晋时期的心性论
4.宋明时期的心性论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划分方式:
1.儒家心性论
2.道家心性论
3.佛教心性论
大家在答题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心性论进行阐释,要言之有理,选择几个重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阐述,只要讲清楚其内涵和特点即可。

题型分布及其百分比
中国哲学史考题题型分布及百分比如下:先秦哲学共考察了5道题、汉唐哲学有2道题、宋明理学考察了3道题,论述题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题目。

复习建议
从今两年的真题来看,民大中哲有变难的趋势。给大家几个小建议,希望能在考研复习时帮助到大家:
1.复习面要广。虽然题目整体的侧重点很明显,但是每年都会有几道题相对来说是较难、较偏的,所以在复习时不能厚此薄彼,要全面复习。
2.平时要多关注原著。22年的真题当中多次出现原典当中的原文让考生加以理解和论述,从“玄同”,再到“夫物不齐,物之情也”等语句考察的就是大家平时对原典以及每位哲学家、思想家的熟悉程度,所以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回归原典去复习。
3.注意培养思辨、整合能力。从真题来看,很多题目不再是照本宣科只要背诵就可以完成的,要求大家从对比的角度、以整合的方式来看问题,这需要在复习时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或者是在平时就做这种总结和练习。
西方哲学史(811)

考察形式与分值
中央民族大学的西方哲学史2022年考研初试真题和以往的考察形式、题目分值是一样的。考察形式为笔试,总分值150分,从题型来看,是由6个名词解释(30分)、4道简答题(60分)、2道论述题(60分)构成。

真题特点及详细知识点分析
(一)真题特点
民大2022年西哲初试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目仍然偏向基础。民大历年的西哲真题都相对来说比较基础。从题目本身来看,白板说、单子论、水本原说等都是十分基础的题目,认真掌握即可。
2.题目考查重复率高。西哲真题中的题目基本都是以往真题当中出现过的题目。
名词解释中洛克的白板说曾是2021年、2019年都曾出现的考题;奥康的剃刀更是在18年、17年、13年都曾以简答题的形式考察过。简答题当中的“我思故我在”曾经是2021年的考题;“洞穴比喻”是2019年的考题;“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16、13年已经重复出现过的考题。可见西哲题目的重复率还是比较高的。
3.在侧重基础的前提下难度开始提升。虽然西方哲学史2022年的考题重复率还是较高,但是题目难度已经较往年有所提升了。例如在论述题中,要求考生翻译原文并且论述康德的哥白尼革命,这是以往真题中不曾出现的。关于另一个论述题“神正论”,也考察了考生对于线索题的整体性思维,需要在复习中有意识训练。
(二)详细知识点分析
西方哲学史的考题相对简单,除了重复的题目之外,这些题目也需要重点关注:
1.名词解释——流溢说:考察的是晚期希腊哲学中新柏拉图主义的学说,普罗提诺将太一、理智、灵魂规定为本体,但是太一不能运动,却能生成其他本体,这个过程普罗提诺称之为“流溢”。新柏拉图主义一部分也并非是首次出现考题,在19年、17年“太一”就已经作为名词解释考察过了。
2.名词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考察的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当中关于“中道”的知识点,中道是既不过分也不过及。不是程度上的适中,而是和一切邪恶相分离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就是选择中道的能力。“中道”作为名词解释也曾在07年时考察过,不过时间比较久远,且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实际上也不是第一次考察了。
3.名词解释——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考察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也就是扬弃。扬弃包含了三个环节:一是否定,二是否定的同时对有价值的东西予以保留,三是向更高阶段过渡。这个也是黑格尔哲学中比较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了。在名词解释这一部分,西哲的考题是非常基础的。
4.论述题——神正论:西方哲学史上有很多哲学家和神学家都讨论过关于神正论的问题,从柏拉图、奥古斯丁、莱布尼茨到康德都对其有自己的认识。所以神正论这个题目是一个线索型的整合题目,需要在基础知识广泛掌握的前提下进行整合,如果没有准备的话,可以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奥古斯丁、莱布尼茨的神正论进行论述,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题型分布及其百分比
西方哲学史真题的考察分布如下:古希腊哲学5道、中世纪哲学1道、近代哲学3道、德国古典哲学2道,还有一道论述题偏向综合考察,一共12道题。


复习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民大西哲更偏向于基础知识的考察,但是仍有个别题目需要思辨、整合:
1.注重历年真题的复习。从西哲真题的重复率来看,每年的考题都是值得反复背诵的,真题对复习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复习时注重总结。不仅是2022年的真题论述题出现了线索型的题目,在往年的真题中,西哲的论述题都是相对来说有难度的,我自己将其分为了比较分析型和线索型,这个需要在复习时多加训练。
3.重点的部分重点看。从真题来看,像康德、黑格尔等重点哲学家的思想每年都会考察,并且考的十分全面,在复习时一定要将这些部分全面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