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知识与自然本身的应和
类似的知识概念最早出处应该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对于现代知识的出现也包括哲学知识的出现也是人与自然地应和。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无限应和,人与自然界的无限应和。
因此,每个人在进行关于对于世界的理解的时候,所产生的知识都是对自身世界的一个应和,因此每个人不同的世界经历都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认识,所产生的应和性知识也有所不同。一个人拥有对生存的渴望,都会形成把握已知世界的想法, 当这个个人的有限世界被其现有知识融会贯通的时候,这个人就达到了应和。应和产生的知识内容仍然以语言的形式传达出来,形成了一种可以进行沟通的知识,因此在社会中必然形成不同的知识,而最能够贯通的知识才能够作为这个时代最为正确的知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存在差异,最具权威的群体也有知识的盲区,因此成就最高的知识往往不能够获得相应的地位,这就表明科学理性并不能够贯彻到整个人类世界,哪怕是学术界也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
看和听的文化的区别,看是理性思考,听是盲从,但是我们在与自然应和的过程中,首先是听到自然的声音,我们才能够知道应该往哪里走,对于我们来说听是对于自然的听,但是听的知识却是我们形成的知识内容,是我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把握。中西对于世界的不同理解在于出发点的不同,对自然地倾听也拥有着不同的目的,因此产生的知识也不相同。即便我们在倾听自然的过程中,也是选择性的倾听,带有一定目的的倾听,而宗教信仰则是无目的的倾听、听从,善恶等不同性的规范是天经地义的不容辩驳的,对于善的思考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对于通透灵巧的人来说,哲学思想的创造是简单的,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