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内卷的时代……
17日花滑女单自由滑的结果出来后,原本胜券在握的俄奥队愁云惨淡,原本准备欢呼的粉丝唉声叹气;得了金牌的,备受争议;拿了银牌的,崩溃大哭,只有天降的铜牌可以笑得坦坦荡荡,怡然自得。
自14年索契之后,花滑女单就进入了俄萝时代,偶尔有可与争锋的日本选手出现,大多也是捡一些残羹冷炙。十六七岁小姑娘绝佳的柔韧性和跳跃技术,仿佛成了天堑,高不可攀地横亘在俄罗斯选手与其他人之间。在近几年的各项重大赛事中,领奖台上站着的,永远是俄罗斯“套娃”,我们原本以为今年的冬奥会上也将是如此。
但命运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自由滑中莎莎上了五个四周,这是一项无可争议的突破,尽管在表演过程中红黄绿灯交替出现,她仍然得了一个最好的成绩。然而,至此,她也再不能靠跳跃难度提分了,她的短板暴露的一览无余,错刃,周数不足等问题比比皆是,表演和音乐不能说是牛头马嘴,只能说是各自为政。莎莎是俄罗斯现行训练体制下最典型的教案,跳跃难度极高,但动作不干净不精巧——或者说,只有难度高这个优势,其他还能怎样好,各凭选手天命。尤其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会因为自由滑中有五个四周却未能夺冠这件事而信仰崩塌,她对于花滑技术乃至意义之所在,恐怕一直有些什么天大的误会。即使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们都明白,总分不仅有自由滑成绩,也包括短节目成绩,自由滑成绩不仅有技术分,也包括节目内容分。莎莎是个很有拼搏精神的选手,她的冒险精神打开了女单四周跳时代的大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她似乎错得离谱。
如果说莎莎的问题绝大多数在于自身,k宝的不幸则更多源于他们残酷的选拔机制和疯狂的内卷环境。一个15岁的女孩,面对兴奋剂阳性的指责根本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她太年幼就承担了无数赞许与期待的悲哀,但更悲哀的是,她等不到下一个冬奥了——19岁对于俄罗斯女单选手而言已经是一个可以退役的年纪了。在两三年一轮的新旧交替中,k宝再如何天赋异禀,拿下世锦赛大奖赛的大满贯,也站不上冬奥的领奖台了。
相较之下千金确实是最适合夺冠的人。仅次于另外两位同门的跳跃技术,优雅的艺术表现力,沉稳的心态和发挥,让她的职业生涯得以圆满结束。一位最全面稳妥的选手成为风向标,对于我这样时常痛心于花滑世风日下的观众而言,也算得上一个安慰了。
在所有哭的人中笑到最后的坂本花织,是彻头彻尾的反内卷分子。在莎莎拿下自由滑最高分后,紧接着上场的花织表现出了少有的紧张凝重神情。作为最后一组中唯一没有四周和3A等高级跳的选手,她在场上唯一的拼杀之道就是一套干干净净,毫无差错的表演,拒绝在跳跃周数上内卷,转而在执行上争取加分。想起日本女单史上有名的浅田真央,在12年前温哥华之战中直上三个3A,终究是输给全能选手金妍儿,她的后辈们虽然没有继承高跳跃难度的惯例,但至少是走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对花滑一知半解的观众如我,可能会经常感慨现在的发展方向走偏了,观众们嘲笑陈巍的步法如同广场舞,全靠跳跃水分数时,是否也会偶尔觉得俄萝们的跳跃小瑕疵太多,过于强调周数难度了呢?明明在男单上我们都讨伐只看跳跃数量,拼体力续航能力的风气,为什么不要求女单选手好好打磨她们的艺术性和动作的精美程度?还是怀念温哥华冰场上的金猫之战,那时我们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内卷不是奥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