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与咖啡
据闻,魔都的咖啡馆已经达到7000多家,堪称为世界上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在解放前,租界咖啡的习惯就慢慢蔓延到国统区。那时候从周边地区来沪的人冲着大世界去,也是顺便要喝一杯咖啡的,当时大世界就有一日游的套餐包含一份咖啡。
此后,魔都的咖啡瘾在一段阴暗的时间里只能忍住,能弄到咖啡的人家像做贼一样,不敢声张出去。
改开后,雀巢咖啡重新回到这座城市。工人阶级家庭除了有“调一调”的麦乳精,还有几包雀巢咖啡作为招待客人的必备品。
直到如今,魔都人对咖啡的挚爱越来越浓厚,从解放前的爷爷奶奶辈一直传承到今日的孙辈。
有一种说法是,咖啡是小资物品,爱喝咖啡是小资腔调,颇有点戏谑魔都人的意思。小资,它指向是靡靡之音的生活,是与某种主题不符合的调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词当然是带有一定贬义的。从这个话题引申出来的还有阶级论。
但凭良心讲,咖啡并非小资玩意儿。如巴黎的穷画家、穷作家,每日都必要去街头的咖啡馆消费一杯。魔都的工人阶级也是喝咖啡的。
只能说,咖啡并不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东西,竟然在魔都被养成了市民习性,好像魔都人就此被开除国籍了。
当然现在并没有那么激烈的阶级辩论,中国几大城市里咖啡的销量也在攀升,喜欢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
既然咖啡不是小资玩意儿,那它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我身边许多咖啡爱好者,包括我自己也是。一般来说,20元上下的独立咖啡店的咖啡是大家的首选,因为品质最佳。这类店不一定店面大,小小的一家可以藏在深巷,住在附近的居民哪怕是阿姨妈妈们都会下午闲来无事跑去喝一杯。店面小的,里面就放了2、三张桌椅,时常能看到喝咖啡的人独自坐着,一边喝,一边看看街景,发发呆,刷个手机。我的咖啡爱好者朋友们认为,一杯20上下的咖啡豆子品质已经很好了,而且每日一杯完全可以消费得起。
除了独立咖啡店,便是各大连锁品牌,这部分外资很多。这类店里,资深咖啡爱好者很少,多半是约好了人谈事情的。在魔都,朋友之间有事约见,并不一定非要约吃饭,约一杯咖啡就行了,30-40元一杯,把事情讲完,咖啡也喝完了。夏天和冬天的时候,由于星巴克的空调很给力,许多退休老人也会进来消费一下,三三两两也在一起聊聊退休工资。比起十年前在星巴克“装逼”的风尚,现在的星巴克是亲民风。
当然还要提一提便利店的咖啡,魔都的便利店像日本,吃食都很方便,咖啡虽然不是讲品质的,但也不会让你喝完想吐。魔都便利店的咖啡虽然简单,却也要好过三四线城市所谓的咖啡馆了(笔者自己的经验,外地一些小地方偶然有咖啡馆,进去喝一杯,一定会让人失望。)
如果在你当地城市见到一个急着找咖啡店要喝咖啡续命的外地人,这个人大概就是个魔都人。
魔都人出差,许多人会选择带上简便的器具、咖啡豆,万一那地方没咖啡馆,或都不好喝,还有自己准备的咖啡。为了续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两年咖啡机大卖,许多魔都人家里都有咖啡机,一般在5万以内,条件好的家庭里,还会摆上几十万的咖啡机,打泡、拉花又是一种乐趣了。有些条件不允许的,但也爱咖啡的,比如住宿舍的,单身的,或者收入有限的,也有办法给自己弄舒坦。法压杯、摩卡壶就可以制造出很好喝的咖啡来,如果豆子也不错的话。当然资深咖啡玩家也喜欢手冲、摩卡壶,这不一定是和经济实力挂钩的。
咖啡时间是闲暇、放松的一刻,在魔都喝咖啡最好是在原租界区内,看着风景。若不然,在家喝喝也大有趣味,什么事儿都不用想,不用干,这一刻就是彻底的自我。这个点,就有点像腐国的下午茶时间,神圣而不可侵犯。
咖啡比起上万的肉桂、牛肉,还是很便宜的,咖啡是亲民的,茶并不是。喝茶圈我认为很卷,比的都是特级好茶,一冲三泡就要上万一两,这都是一个入门槛。茶桌、茶案、茶具要是也把玩的话,恐怕多少资产说不清了。咖啡与茶相比,那可就亲民多了。咖啡一杯通常不会超过100,中高档茶室都接近200一位。当然受众不一样,场景不一样,后者一般是商务的功能。
咖啡的亲民折射出魔都人的性格,说魔都人用咖啡来装逼,实在是太冤屈了。
为魔都人喝咖啡被说成小资这事儿抱不平,特此一言。
海德格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希腊哲学中的神学观与哲学起源 (5人喜欢)
- 赎罪券的历史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14人喜欢)
- 深度探索|当AI替代人以后,人还有什么价值? (6人喜欢)
- 哲学与经济学|从杭州六小龙诞生地谈起 (10人喜欢)
- 巴洛克艺术绝不是腐败的,它是世界主义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