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阶段性的思考
查看话题 >当心!“僵化思维”正在毁了你的前途!
Hi~在做了100多个咨询后,我发现,转行不成功、工资上不去、晋升无望的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僵化思维”!
你是否具备“僵化思维”?
看看你是否符合以下描述:
1、 想转行,但我没有相关的经验,算了吧!
2、 我就是这样子的人,这是没办法改变的。
3、 我的能力这么差,怎么有可能实现目标呢?
4、 我现在比他们差,干脆不去做了,反正最后还是会输给他们。
5、 我过去做失败的事,现在也做不到,未来也没办法做到。
……
你中了几点?
“僵化思维”最可怕的是:错把现在当作永远,一个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而且,你会发现,你一开始认为做不到的事,结果真的没做成,验证你的预判是正确的,于是,你又加深了自己做不到的信念,哪怕后面有新的机会,你都直接放弃。
如此一来,你就会形成一个根深蒂固、难以破除的负向循环:我做不到,事实上我真的做不到,后来我拒绝去做,我更不可能做到……
那要如何破除“僵化思维”呢?
01 破除“做得好才去做”思维误区
在咨询中,我发现有些人有个非常天真的想法“只有一开始做得很好,我才会继续做下去。”
举个例子:虽然我很想掌握这项技能,学会了它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可是,我刚开始学习就遇到困难,我学不会的,算了吧。
而这个的判断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仔细想想,就好比:我一出生,就要会讲话、会走路;我还没有上过课,就要考100分;我还没工作过,就要赚很多钱一样,荒谬可笑。
可怕的是,他们对这个论点深信不疑,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信条。
反之,想要成功,你需要把这个想法调转一下顺序“只有继续做下去,我才能做得很好。”
我们要知道,任何一项技能、知识,都有一样的进阶规律“入门、熟悉、掌握、精通”。

看看近来名声响遍大街小巷的谷爱凌,17岁就夺得冬奥会滑雪U型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冠军,年纪轻轻就夺得如此多的荣誉。
可是,看看人家过往的经历就会发现:她可是3岁就开始学习滑雪了啊,到今年18岁,她已经练习了15年了。
所以,我们要成为大神,都需要从一窍不通开始,正如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02 别让“短视”毁了你的前途
在 DT 财经 2021 年 12 月发布的《职场倦怠大调查》中,2113 份统计样本中,有超过 90% 的人曾有过“我不干了”的想法,但只有 8% 的人真的选择离开。
更多人是选择待下去,用等待新机会、自我调整和向他人寻求建议等方式来将这样的“问题”解决。
我接触到的有些咨询者,哪怕当前的工作非常不适合自己,他们也仍然苦苦坚持下去。
因为他们害怕重新开始,他们不愿舍弃过去工作经历的时间、精力成本,他们害怕转型后的起薪很低。
他们只看到了现在和过去,没有看到未来,为了过去短短几年的经验,把未来30-40年的职业生涯的幸福和发展,给放弃了。
由此可见,成功者必备的一个能力“有远见”,却是很多人不具备的。
这里我想讲讲学员小金的故事,他从一个剧场的场务,成功转型为与以往工作毫无关系的设计。
想知道他是怎么实现的吗?

在我们的咨询中,我发现他心中有个梦想:成为自由画师,但是,以往给自己定的转型门槛太高了,游戏原画,导致没有转型成功。
于是,我给他设计了一条可行性更高的职业路径,先转型为入门门槛比较低的美工、网页设计等,入职之后,通过工作的练习,以及自身的技能提升学习,再跳槽去做原画。
他虽然还是门外汉的身份,但他坚信自己未来能够成为画家。于是,他开始报班学习了3个月的网页设计课,然后,就去找工作,真的就找到了一份美工的工作。
入职后,他没有忘记自己要成为原画师的目标,他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和练习原画。
想看他详细的转型故事,请戳:30岁零经验也能转行做设计?因为相信,他坚持了5个月,转行成功了!!
他转型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先看到未来将要实现的愿景,并且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你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03 别让“我永远没XX做得好”阻碍你
当我告诉有些学员,借鉴谁谁谁的方式,你也可以转型成功,他们立马告诉我:他本身就有基础了,他过往的经历比我更适合做这个,他的学历比我好……
因此,他们望而却步。
其实,只要你想找,永远都可以找到这个领域中,比自己更早入行的,做得更好的,更优秀的,因为这样,你就不去做了吗?
为了盲目的攀比心理,把最重要的目标给放弃了,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比起与他人相比,你更应该做的是:与自己相比。

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做得更好,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离目标更近一些,就说明我在进步,我会越来越好。
“与他人相比”和“与自己相比”哪个更有利于达成目标?你说该选哪个呢?
与优秀的人相比,只会让自己看到不足,信心和能量就弱了一大截,哪敢行动呢,没有行动,目标怎么可能达成。
反之,和昨天的自己相比,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在增长,就更有信心和希望了,行动力也就更强了,目标就更可能达成了。
想当初,我刚成为职业规划师的时候,我分析一份资料要3-5天,经过长期的练习和优化,如今只需要3-5个小时了。
如果我刚入行就和最顶尖的咨询师相比,那我早就放弃了,哪会有现在100多个咨询数,300多个咨询小时的成绩呢?
最后,赠送学员的一句话给你“人的能量状态是会改变的,我现在觉得很难、不可能的事情,到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