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girl
前几天在车上听到朴树的这首歌,突然觉得里面的歌词非常戳人,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大概就像曾经少年时的我们。
“明天一早/我猜阳光会好/我要把自己打扫/把破旧的全部卖掉/哦这样多好/快来吧奔腾电脑/就让它们代替我来思考/穿新衣吧剪新发型呀/轻松一下WINDOWS98/打扮漂亮/18岁是天堂/我们的生活甜得像糖”
这会儿听着都觉得有点难过,为那种甜蜜的充满青春无知的勇敢终将被消耗,然后过渡到中年知道自己大约会一事无成却无可奈何的无奈与疲惫而觉得感伤。
我想了很久,一定是要写这篇日记的,因为30岁是要迈入一个新篇章的,我是要有仪式感的人,我需要一篇日记,一顿晚餐,一个正经的仪式来提醒自己,我可能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虽然我不知道这个阶段,下一个十年,是不是更加日复一日无意义的重复。但寄托着我美好愿望的这个title, new girl,是希望用这首歌里面的无知无畏,去面对后面的生活。
总结过去的一年,能想起来的关键词有如下几个:焦虑;倦怠;挥霍;空虚;小确幸;坚持。
看起来是消极居多,但其中也间杂着一些快乐之处。可以展开来说说。
焦虑
大约是2021的主色调,并非我一个人,而是整个大环境如此。不管是朋友们谈到的裁员,还是氛围超级喜欢却不得不关店的咖啡馆,都在给人一种紧迫感。到自己的行业中,各种口腔诊所不断地用更低的价格来打价格战等。所谓的自动化、大数据等,不断地将“人”在劳动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断降低,而使得拥有生产资料的人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而作为员工的人们只能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不断证明自己能够卖命来换取工作机会,虽然这可能意味着超长的工作时间和并不对等的薪水。我有一段时间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生产技术空前的进步,但是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更少了呢。后来我才明白,目前生产技术的空前进步只是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收益,然而对于雇员来说,可能反而意味着更少的议价能力,因为人只是一颗螺丝钉,可替代性很强。虽然鸡汤里面老在说,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但是不可否认的,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等高度发展的时代里,(大部分)人的可替代性就是变高了。也许人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来弥补,但是造成的结果很多时候就变成,人更辛苦了,但是赚的钱并没有增加。于是鸡汤又开始给我们灌输,我们要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这些功能更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事实就是,首先大部分所谓“创造性”的工作,比如文娱、设计类,照样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等简化其中重复劳动的部分,并且大家都转向这些行业,会导致“内卷”不可避免地加重。于是人们依然只能靠降低自己的价格、出卖更多工作时间来竞争这些工作机会。貌似进入了死循环。大概人们不进入共产主义的话,这种情况只能恶化下去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目前自己貌似过着还过的去的生活,有一份工作,但依然被总体的焦虑情况笼罩。毕竟身边总有精力十足、充满干劲和野心的同事,而我只是一个疲惫而倦怠的中年少女。
小确幸
过去的一岁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例如去北京的时候认识新的朋友,一起爬西山,看全北京的夜景,还在路上遇到好心带路的超自律健身大叔;跟小小见面,一起聊天吃饭,虽然那次见面时间很短,浓度却很高;比如有机会到成都开会,见到了很久没见的大西姐、焦妹妹和阿睿,吃了好多年前吃过而念念不忘的烤肉,喝了一肚子咖啡,还有火锅味道的鸡尾酒;比如终于有机会去一趟上虞,在茶园和果树间被一条灰蛇吓到尖叫;比如在人超级少的时候去了恩施大峡谷,天气凉爽适合爬山,在好不容易爬完三座山后,下山路上又被一条晒太阳的黑蛇吓成尖叫鸡;比如在厦门开会,夜晚一个人独享酒店的开放泳池,在泳池边上看美丽的海景,片刻纯粹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夜色和凉风。有些快乐,不去回忆好像都忘记了,但想起来还是很鲜活。
除了这些离开武汉的快乐,还有累的时候总能被一堤的菜和甜品抚慰的快乐,是每个周末在不同咖啡店探索,最终在Inf找到最喜欢的咖啡店氛围,然后经常过来玩耍的快乐。是两个人趁着休息的时间,去单洞买花,是买到好吃的乡村面包,是某个下班早的夜晚一起吃羊肉火锅喝白葡萄酒,是在商场或者淘宝随意地买下喜欢的东西,是猫咪在怀里的小憩。是在生活里面找的一粒一粒糖,让我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偶尔感觉焦虑和疲惫,但更多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的快乐,甚至经常怀疑这样的日子能不能持久。
坚持
从婚礼之后觉得小楷好看,就开始练习小楷。断断续续竟然能坚持一年,虽然不是每天,但也不怎么间断,每次只写二三十字,并且也没有系统学习,只是一开始直接写在字帖上,后来开始临着写,虽然长进很慢,但总归是看得到进步,而且写字的时候心很静。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没事的时候,总是可以写上一些。
写字的时候耳朵不能闲着,一开始就听音乐,后来听来听去也没个新鲜的,就听播客。听了叶嘉莹先生讲诗词的一些,听了梁文道的八分,又开始喜欢上梁文道,后来听梁文道跟谐星聊天会的一期合体播客,又开始听谐星聊天会。我很喜欢梁文道的娓娓道来的语气,更喜欢他每次剖析热点事件时的相对客观和包容,每次总能给我带来不同的视角。因为他后面推荐了很多关于宝珀文学奖的作品,陆续又看了《夜晚的潜水艇》《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还订购了《读库》。其实正经读书的时间变少了,人很浮躁,虽然说在豆瓣啊知乎上看很多小说,全都是些既不需要动脑子也没什么营养的快餐式阅读,所以还是蛮希望明年能够多读一些纸质书,然后尽量多有自己的思考。
去年开始重新练瑜伽了,大概一开始只是觉得打拳之后需要一些拉伸,后来请了私教之后开始艾扬格瑜伽的练习,在过程中感觉自己身体的力量极差,于是补买了课程。在练习过程中,我逐渐开始可以倒立,大概这是最吸引我继续的地方吧。然后每次练完的确肩颈的感受会好很多。但也正是练瑜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娇气?或者说是容易放弃吧。就感觉每一个动作做到极致都好累,有好几次都感觉啊再逼我一下我就要哭了。但我毕竟是三十岁的成年人了,我只能把眼泪憋一憋回去,并且在心里腹诽,难道其他人都练起来很容易吗。其实我接触瑜伽也很多年了,虽然一直没有系统练习,但是感觉一直都还挺快乐的。从到这个老师这里来,每次都是极度的煎熬,但也正是这个煎熬,一步一步在把自己往前推动。但还是要说,进步真的很慢很慢。可能是我的意志力还是不够吧,希望能够继续努力。
去年也是断断续续在学泰拳,教练都更替了三个了,我还没能敢打实战。我很喜欢打拳,能给我一种力量感,很飒的感觉。虽然说我好像一直都进步很慢,而且反应和平衡感都比较差。最开始学的时候能引以为豪的是我的体力,但因为过去一年其实锻炼越来越少,体力也下降了,也是越来越娇气了。过农历年的时候拉着Y同学一起去了好几次猩猩,希望2022年能够把锻炼次数加强到每周4次吧,一次瑜伽一次拳击,另外两次在家里好了。
倦怠和空虚
倦怠大概就像,午睡之后的那种厌世感。我过去一年每天午睡之后一定要有咖啡,不然我就感觉很痛苦。一开始我以为我需要咖啡提升,后来我突然想明白,我需要的是咖啡因带来的欣快感。大概就是这一点欣快感在拯救我,不然我就有一种浓浓的厌世感。我也不知道我为啥要厌世,这个世界没啥对不起我的,但我就是感觉,活着没啥意思。感觉年少时所有的豪情壮志都没什么是能够实现的,好像太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和懦弱所在,所以知道自己也只是偶尔厌世,但是还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挣扎和偏安一隅。然后就这样坐着看时光逝去,而自己一事无成地老去。25岁的时候每天思考人生的意义,感觉脑子都要炸掉一样,人们称这为四分之一中年危机。然而过了五年,我的大脑平静了,我不再思考这些,却并不是因为我已经自洽了,只是知道没有答案,所以懒得去想了。反正日子总会很快地溜过去。人生大概也很快就会过完吧。
可我总还有一点不甘心呢。
昨天是生日,去买花的时候,Y同学说带一会儿带我去买生日礼物。当时有点累和沮丧,大概是因为早上出门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拌了嘴。他问我外套在哪儿,我当时正奋力地拉着我头上发现的第一根白头发,咬牙切齿地要把它拍下来,无意识地回复了一句,“在阳台上,你瞎啊!”他就委屈了。我的想法就是,我的内心准备了好几天19号这天要怎么度过,要有仪式感,要有美酒佳肴。但是一个残酷而苍白的事实就是,虽然我这样努力地准备,但是生活依然sucks,并且也许成为一个中年人之后更糟糕,就像我们早上一起逛居然之家的时候为一些东西拌嘴一样。
可是后来,我们在商场假装买完生日礼物,回到车上,他说,你准备好开始你的生日了吗。然而开始播放音乐,玩起准备的寻宝游戏。从2012年,到2022年,用旧报纸包裹的每一份礼物,每个线索指向下一个,包含了我生活中的所有小细节,找完所有礼物之后,拼成一句“目力不及之处,在眼前”。之前一起讨论过的东西,拍着大腿说让你抄作业你都不肯的东西,原来都记在某人心里。还是真的觉得很感动,以及,今年的送生日礼物大赛我可能要输了,但我也要用心思去准备呢。
生活或许很糟糕,但仪式感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满足。
所以说,许愿望的话,大概是明年的自己能够更加自洽、自律和努力吧。要做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