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车站说起
最近在做一个很小的社区改造项目。
是火车车间老厂房区,留下了两个古董老火车头。
一个火车头是当年挖掘巴拿马运河的蒸汽机车头,另一个是鞋场拉运的工业用蒸汽火车头。
年代判断初步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设计在我来之前已经做过了,我现在负责做施工图。
这个项目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古建修复,因为这个保护对象是两个被风吹日晒的大铁疙瘩。建造的中心是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棚子。
基本上来说,联邦内务部(类似文化部和旅游部)法律法规里古建筑修复的一系列指南。分推荐和不推荐的一系列举措,这是一个两百多页的文献。主要概居了美国本土及海外各样各风格,主要年代建筑的特色和建材组成,根据建材的年代和适当性列举建造方式。
总体上,古建修复归属于国家公园系统,修复拨款有两部分,一部分地方税收,另一部分是国债,有一定的免税政策(每年都有tax credit 特批资金)
文献首先定义了四大类型的古建修复工程(语言本身是法律语言所以会有扣字眼的感觉)
1.preservation(也就是常说的古建保护)即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建材原貌,最小化对其本身原貌的改变和翻新。这也是四类里最保守的一种。
2.rehabilitation(古建修复)
修复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原有建筑的用途进行修补,维护,使有损耗的建筑回归到能继续保持原有建筑用途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较小幅度的改变建筑原貌。
3.restoration(古建复原)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献查阅,根据其最有历史参考价值的年代,将古建按照特定时代背景进行复原,并移除其他时代背景的结构,内装等元素。
4.reconstruction 即重建古建筑具有历史价值的一部分,仅作为参考用途。这一步基本上是说这个楼可能无法原貌保存或者已经被毁等。
由于这个项目本身不是一个建筑,而是文物保护的社区改造,其实并没有涉及过多的建造细节,说两个点。
1. 屋架风格。
之前跟老妈聊起来自己的工作,她随口问了一句,说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个类似自行车棚的项目,要做双侧屋架搭。我没有特别留心因为这个设计在我来之前就做完了,我只是负责画施工图。
后来我查了一些古建保护和历史,觉得这个问题的最合理性应该是之前列举的第三个。
这个火车头生产出来,差不多对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生产火车的车间大多是这种类似早期教堂的立面特点,在坡屋顶上方多挑出一个等比例的坡,这样就有了天窗,车间大多高温密闭,需要有高屋顶来对流通风,同时引入自然光。
这一系列的设计细节都有一定的原因,而这个火车棚设计成这样,据我的推断是为了致敬工业革命期间这种工业风建筑prototype。
2.配饰
这个棚子不仅是为了陈列火车,作为工业老区博物馆场地内的展品,场地设计也是以一个展区陈列的目的而设计,在棚子上方会有吊灯。这个项目负责人,他选用了工业革命期间那种实用粗犷简约冷感风的吊灯(但是是LED)作为搭配灯具。两个灯具备选,其中有个还有类似贝壳的波纹,我怀疑是因为当时的打造技术,需要一点一点折叠出一个灯罩形状而不是圆滑的弧,所以更有早期工业产品的粗糙的工艺美学。
标识。
我还是第一次这么细致的研究标识这个东西,我们的效果图上做了一个跟屋架结构相融合的一个金属切割字母组合的标识。我的第一反应是巴尔的摩港巨大的多米诺糖场标识(这是我们巴尔的摩的地标🤣),巴尔的摩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到处都是这种早期工业社会痕迹。第二个想到的例子,是之前本科上学时,明州DT对岸的工业磨坊区,Pillsbury Mill (也是我们明州的地标,非常宏大)我猜想这应该是设计师想要营造的氛围:重现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园区的金属冷酷但又充满手工制作痕迹的年代特色。



总结:
一个社区改造的小项目能做出这么多花样,也是我无法想到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第一次能感受到设计师貌似无心却满是借鉴和参考历史的用心良苦。
最后感受一下设计师对普罗大众毫无品位的高级黑:🤣(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吐槽安娜的天蓝色毛衣)
..."and it's sort of comical how you think that you've made a choice that exempts you from the fashion industry,when, in fact, you're wearing a sweater that was selected for you by the people in this room from a pile of st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