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需求的本质:治愈童年
在亲密关系中,我比较看重温柔与陪伴。有人说我,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批评较少,被惯着长大,所以任何批评,大声说话都接受不了。现在想来,是不是也是被苛责了?小时候按爸爸的话来说,是把我当男孩子来养的,希望我坚强,不娇气。比如,摔倒了,爸爸会喊123,如果不爬起来,大概是要挨打的。所以,不哭不闹。听说小时候我不吃饭,会偷摸摸摔碗,就是假装不小心把碗掉地下,最多的时候,一天摔了三个碗,然后,那天挨打了。从此,再也没有这种小心思。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完全没有印象。大概这种苛责,让我渴望温柔?不喜欢被大声说话?
小时候,妈妈要去上学,我白天就和队里十来个孩子一起撒欢。路上有一个发卡,一个小孩子捡起来说是自己妈妈的。接着,另外一个小孩说,自己妈妈的。接着,大多数小孩都说发卡是自己妈妈的。当然,我也是。有一个小盆友说,才不是你妈妈的,你妈妈都不在家。我就想哭。这时候,一个大哥哥来了,他问我们在吵什么,我把事情告诉他了,他没说话,告诉我们,这个是坏的,是丢掉的,不管是谁的,都是没用的。并没有戳穿我们。我当时心里知道,不是妈妈的,因为妈妈是短头发,不会用发卡。争执只是为了证明有妈妈在。
再后来上幼儿园,妈妈虽然回来,但是,她和爸爸上班都需要上夜班,我就被送去了全托式的幼儿园,周末爸爸妈妈会接我回家。有一次冬天下雪,很多小盆友都被接回家了,但是,爸爸妈妈没能准时来。老师让我不要担心,爸爸妈妈回来接我的。那一天,不是周末。我当然,没有等到回家。 上一年级的时候,只要一发烧,就会住院,打屁股针总好不了那种。妈妈时常埋怨自己没照顾好我,小时候奶水不够,所以认为我的免疫力差是她的原因。有一次打点滴,妈妈去医院对面给我买小笼包了(住院的饭不好吃,我不好好吃饭),回来时,因为针跑了,手肿了老高,我睡熟了也不知道。醒来,就看到妈妈对我说,要是自己一直陪着我就好了。虽然那时候小,但是,是希望一直有人陪着自己的。
小学走读,爸爸出去学习,妈妈一个人照顾我不过来,会在这样的时间点,把 我放在姑姑家。和姐姐一起骑自行车上学。姑姑一家人待我是极好的。但是,小盆友还是会因为一丢丢小事,和姐姐吵架。姐姐吵架总是吵不过我会嗷嗷呜的哭,她自己生气。姑姑和姑父倒没有过分偏袒姐姐,只是会让我不要什么事情都太要争个赢。当时,心里想的是,如果爸爸妈妈在,大概就不会这样说我。
我喜欢猫咪,可爱是一方面,偶尔想起,大约是因为家里没人在,我时常抱着小猫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