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墙体砌筑方式的演变

古罗马从公元前6世纪延续至公元476年,由于建筑具有象征帝国权力财富和伟大的潜力,因此古罗马帝国用建筑来传递他们的理念,比如神庙、市场、行政建筑、浴场、桥梁和高架输水渠。从各种遗迹中可以看到建筑材料的运用,例如石、木、大理石乃至“罗马混凝土"、玻璃等。更特别的是,期间产生了诸多墙体构造的变体,从文明初期干砌石墙 (stone with dry joints)和泥砖墙(sun-dried bricks)到后期各种复杂的砌筑方式。
cyclopean 巨石墙


最古老的罗马墙体是由巨大的尺寸各异的毛石相互垒叠而成,其间没有任何砂浆连接。通常它们被称为 cyclopean巨石墙,因为据说它们重到只有希腊神话的独眼巨人库科罗普斯Cyclops才能举起来。大部分民居和建筑由石头或者风干黏土砖(clay brick)建成,风干砖坯(adobe brick)由泥土(砂、泥、黏土)和水以及有机材料(稻草或肥料)混合而成,并把它们切成小块,这样就可以无缝地迅速风干。风干的黏土砖通过泥浆来粘合。
Opus quadratum 方形墙?


随着石块切割技术的发展,尺寸相近、排列整齐的砌筑方式成为了可能。这种墙叫做 Opus quadratum(方形作品/墙)。该技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开始被使用,由于其美学呈现,即使在后来罗马人掌握了其他砌筑技术之后仍然被使用。罗马人使用周围盛产的石灰岩或者火山岩作为材料。
Opus caementicium 水泥墙


后来罗马人发现通过混合石头、石灰石、水和火山灰风干后可以形成极其坚固的材料,也就是我们今天混凝土的前身,被称为水泥或者罗马混凝土(万神庙穹顶的材料),也就是所谓的Opus caementicium (水泥作品/墙)。它们通常宽60到90公分,通过往木模板之间灌注该混合物而制成,并产生出不规则的表面。
Opus incertum 不确定墙?


由于粗粝的表面,墙体的其他覆面方式产生了,从而将罗马混凝土包裹在墙体内部。该技术最古早的形式称为Opus incertum(不确定墙? ),约公元前三世纪末投入使用,将小型的锥形石块放置于墙体外侧,从而形成了墙面不规则的图案。最一开始,罗马人通过更加小心地放置其中的水泥骨料来让外表面尽可能平整。后来,他们发现,当减少混凝土的量并选取小而规则的石头可以让外表面更加平整。
Opus reticulatum 网状墙


Opus reticulatum(网状墙),或者网状图案,是其继承者,由小型方块切割成截角锥形成的网络组成。通常它们的尺寸非常精确,并以45度角角对角的方式排列堆叠在灰浆薄层上。这种类型的表面处理方式始于公元前二世纪末,并普遍地持续到opus latericium砖墙的到来,另外一种之后更加普遍的砌筑形式。(哈德良离宫、庞贝古城都能看到网状墙的存在,以及入围2022密斯奖终选名单的Z33(下篇写一下)。)
opus latericium 砖墙


罗马人发展了制砖技术,并使其成为公元一世纪墙体主要的建筑材料。Opus latericium砖墙是一种用砖块来包裹水泥墙核心形成厚结构的构造形式。砖块由长方形、三角形甚至圆形,罗马帝国不同部分不同建筑使用不同尺寸的砖块。
Opus mixtum混合墙


另一方面,Opus mixtum混合墙包含了复合墙体,通常方形墙在角部,砖墙在侧边。在罗马共和国的末期,用水平砖瓦条带的砖墙的习惯开始强化,它们也同时有水平测准线以及将网格墙面分割成片状的作用?因此 Opus mixtum是包裹了板状或者条状网格和砖的水泥墙的传统称谓。在费拉维奥和哈德良时期尤为盛行。
Opus craticium(有障碍的墙?木骨墙?)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墙出现了和其他材料结合的变体,比如木头在墙中的opus craticium,该技术结合了半木结构,即木框架中填充opus incertum不确定墙。
(专有名词汉语称谓诸多不确定,望通晓其固定叫法的朋友指正。)
资料来源: https://www.archdaily.com/935423/how-were-the-walls-of-roman-buildings-constructed?ad_medium=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