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97*n 鲁滨逊能在孤岛上搞形而上学吗(说真的,他能干嘛?)
1.如果想象太阳而不是北风在等待你的话…… (会好一点吗,还是想象不了?自责远比宽慰好想象。自责几乎是无条件的,宽慰却因为有太多的条件而显得不现实。)
2.xx,你知道吗,也许我们注定要失败。每当我们升起渴望,这都是不现实的渴望。我们注定要失败,并找到办法活在这种失败中,这才是真实的东西。我们快乐的能力不是用来占领这个世界的。 但是只要还得不到,我们就痛苦,我们找不到一种快乐的(地)寻觅方式了。我们苦撑着。 不要苦撑。我们真实的道路一定在光那边。但光现在又在哪呢?
3.关于人存在的真理是什么,宗教说是罪,是苦,也就是说在痛苦之外就没有更多的真理了,没有一个关于痛苦的真理,真理就止于痛苦、不充分、虚弱、意义的匮乏等等。它们不给出人的痛苦的答案,而是指出一条超越人的出路……在哪?
4.会的,你哭着告诉我你会的,会(再次?)找到这些抽象的词语和生活之痛的切合点,然后文字会(再次)成为一种可感的东西就像图画,就像一种有味道的气息。抽象会进入形象的故事,形象的故事会汇入无形的逻辑构造,会有很多像你梦里的杂志那样的书——它们把分开的体裁结合成一种如同生活的翻版的有机的书。 你执着于这样这样美好的幻想但只能幻想着,它是你荒凉生活的对称镜像。
5.尼采说,健康的希腊人仅凭投身哲学就为哲学的合法性做出了一劳永逸的辩护,是他们的健康滋养和证明了哲学的健康,而不是从事哲学就能治好已有的文明的疾病。虽然我多希望反之也成立啊。
6.孤独者最深切地感受到人的社会性并且被它折磨。
7.有一段时间我每天看地质纪录片,感觉很好,至少是值得回味的特殊。很多人也会这样说起一段经历,讲起来充满怀念,“那你为什么不继续这样做,一直这样做呢?” 它们不可重复。
8.想了解一下兰波在不写作之后都做什么,想什么。
9.开始喝酒,就是决定开始放松地度过一段时间。为什么其他的时间就不能做出这个决定。
10.关于绝对孤独。“如果哲学不能在无所依凭的孤独中独自持存,一定有什么更个别或者更广义的东西可以”,我这样想着。 这是一个悖论,在社会性的海洋中寻找独自自存之物,这是形而上学的穷途末路——人能不能在一个孤岛上搞形而上学?(与世隔绝,这听上去是抽象学说的理想环境?)鲁滨逊能研究哲学而不是造羊圈吗(如果他知道他绝对不可能被营救回人类世界,而且不再抱任何希望)? 字词和概念的牢笼在孤岛上坍塌,不堪自身空虚的重负。人在绝对孤独中还能保持多久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