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 88 红楼梦的真假与声义同源
红楼梦有个很著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联一般有这么几个解法。
最简单的解法是从真假入手。真就是真实,假就是虚假。若是把虚假的当成了真实的,真实的看上去也像是假的了。通过对仗的方法,后一句也是类似的意思,在缺少的时候,不能够指出缺失。那个缺失的东西是否存在,也就没有区别了。
看了一些红楼梦的人,会给出更细致的解释。真就是甄家,假就是贾家。甄家是真实的,贾家则是虚构的。若是读者只把贾家故事当作是具体的独立存在的,甄家的意义也就湮灭了。
但是我总觉得不至于此。训诂学的李鹃娟老师介绍了声义同源的概念,我深受启发。(论证部分比较长,可跳过前半部分,从后半的【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开始阅读。)
声义同源是一个和文字有关的现象。它的大意通俗来说,就是语言是先有发音,从发音造字,所以类似的发音,代表着类似的概念,也即类似的字义。
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声义同源的现象。
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声义同源,兑,悦,说。说文曰【兑,说也。】兑,就是说。易曰,【兑,悦也。】兑,就是悦。也即,某些古文中读悦(yue4)的时候,他们仨都可以理解做“悦”,愉快的意思。因为字义基于字音,所以不管换什么偏旁,只要它读悦(yue4),它就能表示开心愉快。
小时候背书有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上一个例子还算好理解。下一个例子会有点与常识不符。
这个例子说的是,才,裁,栽,䴭,这四个字是声义同源的。
说文曰【才,艸木之初也。】才,指草木生长的开始。
说文曰【裁,制衣也。】裁,指做衣服的开始。
说文曰【栽,筑墙长版也。】栽,是立起板子,填土做墙,指盖房子的开始。
说文曰【䴭,饼麹也。】䴭(cai2),是酵母,指做饼子的开始。
这四个字的发音有些微的区别,但在声韵学上已经足够相似可归为一类。才(cai2)取发音,有开始的意思。不管换成什么字形来表意,读才的时候,就可以有开始的意思。
以声义同源为原则,形成了假借用字的惯例。假借不只是写错了字那么简单,它常常遵守同音的原则。假借的原因很多。它有时候是时期,地区,行业,或学系的惯例。比如,早写作蚤。【《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他还可能是真的借用。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民国之前都没有拼音。写字的时候突然想不起来,只能找一个同音字代替。反正声义同源,同音字也差不多。只要读出来,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后来传抄的人,有时会无论对错不做修正的抄下来。
不管是声义同源,还是假借用字,都是小学,也就是传统语言文字学的观点。而传统的小学,是传统学习文化的开始。也就是说,对于古代文人来说,用不同的同音字来表示同一个概念,是一种常见的可理解的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
红楼梦的作者肯定是文采斐然的人,他们必然十分熟悉这种同音字相互借用的现象。不仅如此,红楼梦的作者将这个原则广泛的用在红楼梦里面,作为曲笔的一种方式。而且红楼梦用的是明遗民的南京方言,特别注重科举文人用语。所以谈论红楼梦的语音不需要广泛的比证,只在明遗民文士同时期作品中比较即可。我写这篇比较仓促,就不仔细论证明末南京方言,而是用现代南京方言比较。
比如用贾王薛史四大姓氏,隐喻家亡血史。史这个字没动过。王亡同音。薛血好像读音不一样。其实在南京方言里面,它们都是读成入声,读音十分相似,只有开合的区别。家贾读单字时候有音调差异,在词语中音调差异不明显。也就是说,虽然是写作【贾王薛史】和【家亡血史】,但是读来两个词是基本相同的发音。同样的发音就是同样的意思,贾王薛史能够表达家亡血史这个意思。
类似的,红楼梦所言花(華),应同华(華),指华夏人(華人),汉人。花的凋零,也即华夏族人被北方胡人屠戮的真实背景。
那么说回标题中的真假。这一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它在红楼梦正文【当日地陷东南】开篇不远的地方。文中说,甄士隐梦中见一僧一道持通灵宝玉。三人走到【太虚幻境】门前,有这一联为太虚幻境做注。随后甄士隐惊醒。
对联从假开始,挂对联的地方也叫做【太虚幻境】。虚假被以三种形态的重申,所以假是重要的被强调的概念。我的分解也从假开始。
假肯定先是假的,虚的,幻的,不真实的,故事中的。假也能写作贾,指贾家。假贾同音同意,所以贾家也是假的,不真实的。贾家有富贵繁华美女如云。因为贾家是假,所以富贵美女都是假,都是故事。贾家在南京都,所以南京都的设定【遗珠 87】也是假的,只属于太虚幻境,属于故事。
真是假的反义词。所以真字先同本义,指真实,现实,实际发生的。真又指甄家。由于真假反义,所以相对于故事中的贾家,有现实中的甄家,真的有这么一家。【甲戌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故事中贾家的富贵美女是未觉之先的红楼梦故事,现实中甄家的破败飘零是既证之后的真实境遇。因为明朝有南北两京都,贾家在南京都,所以相反的甄家应该在北京都。北京都发生了什么事不必说了吧,李自成破城,崇祯自缢而亡。【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说的应是闻得崇祯自缢,突觉朱明万里江山崩陷的事。那么,甄家故事就是真实的明亡史本身。不用作者多着笔,复社观者心领神会。
到这里就能做个小结。红楼梦作者用红楼梦故事记述明亡史。红楼梦故事是假,明亡史是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是说,若是只看故事,不管明亡史,明亡史就好像和红楼梦无关。这个是对于红楼梦是好事,也是红楼梦作者曲笔的目的。在传抄的时候,大部分的红楼梦文本都混过了清朝的连年文字狱,夹带在爱情故事中论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姽婳林四娘的文字都保存下来了。这也是【无为有处有还无】后半句的意思。设定在南京无中生有的红楼梦保留下来了,发源于南京盛极一时的朱明化为虚无。
~~~~~~~~~~~~~~~~~~~~~~~~~~~
遗珠 87 金陵花神庙 https://www.douban.com/note/826618221/
古今字“兑”“说”“悦”“敚”历时考察 《汉字汉语研究》 作者:牛慧芳 extension://oikmahiipjniocckomdccmplodldodja/pdf-viewer/web/viewer.html?file=http%3A%2F%2Fwww.cssn.cn%2Fyyx%2F201905%2FW020190506370570238345.pdf
才,裁,栽,䴭,声义同源 李鹃娟训诂学 课程15 才,裁,栽,䴭,声义同源 李鹃娟训诂学 课程15 1:37:12-1:41:3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y4y1U7TG?p=15
已发表部分索引目录 https://www.douban.com/note/75859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