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读后感
初阶热线实习时开始强调针对自杀的危机处理,老师教给我们一套判断来访是否有自杀危机、是否重度自杀危机,并及时转介给专业自杀危机组织。我总觉得不够,我对自杀一直很关注,参加过一个民间救助自杀倾向的人,所以想认真学习下自杀危机的干预。
这本书提出它的理念(CAMS)对自杀危机的干预与其他理念不同:
首先它是聚焦于“自杀”的,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病症”,比如抑郁症。CAMS建议我们共情自杀、讨论目前的心理痛苦、生存理由和死亡理由。针对导致自杀的心理痛苦和明确的死亡理由工作,然后合作制定「稳定化计划」——减少心理痛苦和死亡理由。比如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推荐同时进行婚姻治疗,但不放弃针对自杀危机的治疗,除非自杀危机解除了(连续三次评估无自杀危机)。
其次,它强调合作。要求咨询师坐在来访旁边,而不是对面,一起做这些评估和稳定化计划。我们通常会认为陷入自杀危机的人已经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因而他需要来自别人强制性的指导和关照。但作者认为通过与患者坐在一起,治疗师获得更多患者的信任和对患者的影响力。并且更强调患者的主体意识,更尊重患者的感受,同时把主动权交给患者,激发他的求生动机。最后,书中附录了完整CAMS的SSF-4评估与治疗计划——免费使用。

这本书是针对来求助的有自杀危机的人。「因为他们主动来求助,所以他们并不想死,只是受困于内心挣扎,除了自杀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对于不来求助的人,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