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被毁掉 是因为今天还没有结束
最近被一句话深深的戳到,来自于电影《亚历山大跟他最糟糕的一天》。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今天早上起的晚了,或者在床上玩了一上午的手机,就觉得今天完了,人生完蛋了。反正我每次想到今天没早起,就好像最后一班公交车没赶上趟一样。觉得这一天就上不了道了,也到不了目的地了。所以有这样想法以后,心里想就这样吧,反正今天最好的时间我也没抓住。于是今天就真的结束了。
可能是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主流说法,可能是励志博主自律的代名词就是早起,可能是所有的伟人都在上午4-6点起床。所以这样很多无法早起的年轻人,一遍遍加深自己和自律人士、成功人士的区别。差距越变越大。
但,今天并没有结束啊。
无论你是早上10点起床,还是12点起床,玩手机到1点,看电影到3点,那又怎么样呢。今天还有9个小时不是嘛。除掉吃饭时间,你还有8个小时可以工作、学习的时间。但如果卡在已经浪费掉除了睡觉的7小时以外的8小时上,你失去的是接下来的9个小时。这样想想,在你意识到不可以再睡,或者不想再睡,不想再玩的时候,你就起床,去做做别的事情就好了啊。8小时足够学习、工作、运动了。
与其在悔恨中,不断麻痹自己:今天已经这样了,不如就好好玩,明天再努力早起就好了。不如在意识到大量的时间已经浪费的时候,就抓紧用好剩下的时间就好了。时间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虽然早晨的时间确实头脑更清醒、做事更敏锐。但睡了一上午玩了一上午的脑袋,也许更放松呢。所以没有绝对的好时间,你觉得肾上腺素飙升了,绝对愧疚了懊悔了要开始学习了,那就是对你而言的绝对好时间。
意识到这一点,突然觉得很放松。对自己少了很多责备。也许有的人就是早起型人格,就是先吃苦后享乐的性格。但有的人相反,就是晚起型人格,就是享乐以后再吃苦的性格。为什么有前者就不能有后者,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也不必要觉得,主流媒体都宣扬这样的习惯,你就因为自己做不到这样,而觉得懊悔,觉得难过。真正悲哀的,反而是因为接受了这些想法,但自己却无法做到,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浪费了很多对自己而言绝对的好时间,或只是普普通通的时间,但却是你浪费了,却再也回不去的时间。
比如我的习惯,早上会睡到自然醒(当然是待业在家的时候),醒了以后刷会手机,有时候刷2个小时。中午边吃饭,边看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豆瓣250一部一部刷。刷完大概就3点了。这时候我觉得自己,睡也睡饱了,吃也吃饱了,玩也玩爽了,有点无聊。干嘛呢,当然是做点别的事情打发一下无聊。比如读书、运动、调研资料、写写文章。就像吃饱了的孩子,心里没有啥别的想法,很平静地投入在每件事情中。很少会有干扰,也不会刷手机(今日份额已刷腻),反而更容易进入心流模式。于是下午大概可以有4-6个小时左右的心流时间,其他2-3小时悠闲地看看小说、陪陪家人、吃饭洗漱等,很满足地过去了。晚上大概11:30睡觉,觉得一天很充实。
当然上班的时候,我也觉得下午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上午。早起通勤,很折腾。到办公室以后,立即开展工作总觉得提不起精神。反而上午放松一点,搜集搜集资料,整理一下整天的工作。得到满足以后,下午就能立即开展工作。但很多时候,上午一露面,就会被抓着做很多事情,这时候就会比较委屈了,所以这一天的晚上,多半要熬夜刷手机的,深层心理需求就是今天委屈了自己,得好好喝一壶解解渴。
你看,这就是我这个个体的心理状态。当然可以逼着自己跟别人一样,做个早起型的人。但违扭本性的事情,靠的是意志力。意志力这个资源,在一天当中实在是有点少。况且,靠意志力来做一件事,无法长久。况且,这件事情还跟人类心理深层机制挂钩,搞不好还是进化之处原始本能一类的东西在作怪。你说说该有多难。
所以无论你什么时候感觉到,我浪费了好多时间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那么就问自己,上午睡饱了吗还想睡吗,玩爽了吗还想玩吗?如果都满足了,就去做别的好玩的事情吧。毕竟这一整天,让自己不无聊,开开心心的,不跟自己搞别扭,不就已经很圆满了吗。
是不是只有我这样,大家都是怎么跟自己对话的呀?求分享。
-
格格有戏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3 2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