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锦囊 | 你是如何高效率读书的?

如何高效率的读书,理解书中的意思,以下有几个小技巧: 从自身方面分析:

提升专注力 很多时候人的阅读是无效阅读,眼睛虽然盯着书的内容,但是大脑却在想其他的事情。当我们的专注力低下的时候,无论看什么书,阅读的速度都快不了,只因为我们并没有用心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无法从书中收获对自己有用的内容,阅读的效果也会不尽人意。

如何有效地提升,首先,为自己规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读多长时间的书,然后超过这个时间看自己收获了多少,通过所收获的内容对自身进行相应的激励惩罚。其次,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读书,排除外界的干扰,心无旁骛地静下心来读书,让自己达到最高的精神集中。

制定读书计划 多数人的阅读都是随性所欲的,拿着一本书就打算从第一页看起,既没有阅读计划,也没有对书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阅读时没有目标,是很容易走神的,阅读速度也会随之降低。读书没有了计划,就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一旦没有了目标,哪怕再努力地往前航行,也无法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让读书更有效率,我们一定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包括每个月阅读几本要学习的书,每本书阅读多长时间,每天阅读多少内容,知识点笔记如何记录等等。 制定好了读书计划以后,我们读书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每天会按照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完成阅读任务,这样就不会觉得时间很充裕,放慢阅读速度,进而降低专注力,无法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大大影响读书的效果。 制定了读书计划,就相当于对整本书有了一个整体的规划,不会每天看心情阅读,也不会为了理解书中的内容,一味地放慢速度,阅读的进度会有保证,读书的效率也会更高。 从书的结构分析:

读目录 拿到一本哲学书,先看书的目录。因为目录是书中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


读前言或者序言 书的序言一般分为作者序、译者序和非作者序。作者序书的作者所写的序言,一般是表达自己的写书的意图以及书中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给读者梳理作品的内容,从而能够让读者更好的读懂这部作品。还有一种形式就是译者序,一般是说明作者翻译这本书的意图,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在我看来,一本书的序言还是很重要的,在真正开始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还是需要去阅读一下序言尤其是作者序,这样就能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够了解这本书是否合适自己去阅读。 哲学类的书籍一般都是国外作家写的,所以看译者序是有必要的,一般译者序都是译者的心得和历史上的一些权威评论,可以和自己的心得对比,从而进一步的理解书中的意思。

句 读 哲学类书籍自行阅读本就困难,对于重要的章节,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才能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到透彻理解并且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只有我们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就像在德国的一些大学的哲学系里,学生们读哲学书籍时也是一句一句地读。哲学家海德格尔就关于黑格尔的经验问题上,《林中路》里面的文章《关于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他就是读《精神现象学》的导言,一句一句地解释。

章后总结 把知识点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与目录相呼应。写章后总结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更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写总结,就会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查缺补漏。

思维导图 每读完一个章节,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手动、电子版的都可以,以便加深理解和后期能够更有效地复习巩固。制作思维导图的第一个好处是发散性,思考原本就是一个从无都有的过程,“发散”其实就是从无到有的“最小化”,我们可以在思考的初期,把我们要记得知识点都罗列出来。第二个是联想,通过思维导图,你可以把现在的知识和过去的放在一起学习,通过延伸和扩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个是条理性,思维导图的存在可以使你的笔记更加清晰明了,不会出现知识点混乱的现象。

以上就是读书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考研的小伙伴们能够认真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