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图书馆旧址

北平图书馆旧址,也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的主楼——文津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在文津街,北平图书馆新馆(即今国家图书馆分馆)落成,文津街新馆是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共耗费银元二百四十余万元,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 。
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下设二会八部,分别为:购书委员会、编纂委员会、总务部、采访部、编纂部、阅览部、善本部、金石部、舆图部和期刊部,馆藏书籍包括中文、满文、蒙文、日文、西文普通书籍逾四十万册;宋元明清刊本、写本、抄本古籍逾三万册;金石拓片逾八千幅;舆图八千余幅;此外还有寄存图书六千余种三万余册。其中包括了《四书全库》等珍贵收藏。
194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该馆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3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在白石桥路(今中关村南大街)落成,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1998 年12月,北京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