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叉术后9周】满世界的前叉损伤,我们不一样
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之一,起自股骨内侧髁外侧面,向下后外方向走行,止于胫骨髁间棘后部,与外侧半月板后半角相连结。

后交叉韧带对抗外力的强度相当于前交叉韧带的两倍,因此受伤的概率也比前交叉韧带小得多,而且后交叉韧带撕裂引起的疼痛与前叉撕裂相比更小。 虽然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性比较强,但也不是不会受伤。导致后交叉韧带的损伤机制分为四种:·受到直接作用于胫骨前方的外力(仪表板损伤)·膝关节过度伸直·足部固定在地面,膝关节产生外翻及内翻力量·上述机制合并膝关节很大的旋转力量 本期案例分享




经过5周的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角度明显改善,下肢力量增强。从之前拄双拐配戴支具步行,无法单脚站立已经恢复至可以单脚站立8秒,自主上下楼梯。
既然后叉这么强大,
到底是怎样的暴力让他受伤呢?
他又是如何恢复的?
现在怎么样了呢?

案例介绍
徐先生今年28岁,家住惠州,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会久坐及搬重物。2020年3月份跨步(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跨步导致)左膝受伤,由于觉得问题不严重就未做任何检查和治疗。
一年后,徐先生觉得自己左膝关节不适感明显加重,就在惠州医院检查,影像学显示后交叉韧带断裂,同年8月在医院进行了后交叉重建术,术后9周行动不便,想早点恢复正常,就跨市来到了医家人运动康复中心。

体格检查
视诊和触诊:
1. 左膝皮温肤色基本正常,轻微肿胀,疤痕粘连
提示:术后无感染,疤痕需处理
2. 双拐配戴支具步行,步态异常,无法单脚站立
提示:术后9周长期制动下肌肉失能
3. 股直肌压痛、腘绳肌紧张压痛,关节线无明显压痛
基础检查
1. 活动度检查
· 髌骨上下活动度受限
·膝关节屈曲
· 左:AROM80°,PROM90°
· 右:AROM130°,PROM135°
· 伸直角度可
· 髋踝其余活动度正常
提示:术后膝关节髌骨关节活动受限,胫股关节活动度受限
2. 围度测试
· 髌中围度:左39cm,右38cm;肿胀相差1cm
· 髌上10cm:左48.5cm,右51cm;萎缩相差2.5cm
· 髌下10cm:左36cm,右37cm;萎缩相差1cm
提示:术后存在炎症反应且术后长期制动肌肉萎缩
3. MMT

4. 股四头肌伸膝
迟滞-肿胀 炎症 髌骨活动度不足 肌肉激活不足
特殊测试
后沉征试验(+)、浮髌测试(弱+)、
90-90测试(+)、核心测试(+)、
前抽屉测试(-)、Mcmurray(-)、
后抽屉测试(-)、内外翻应力测试(-)、
髌骨研磨测试(-)、0° /30°胫骨外旋试验(-)
提示:术后胫骨轻微后移,膝关节肿胀,腘绳肌紧张,核心肌力弱
结果分析
左膝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9周,根据查体及术前影像学可以知道:伤口无明显感染,暂时排除前交叉、半月板、髌软骨、后外侧复合体等其他结构性损伤。
根据骨科术后康复指南(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二阶段为例,此阶段6-12周)的目标应该达到:
· 屈膝ROM达到0°-130°
· 恢复正常步态
· 可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迈上15cm阶梯
· 可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迈下20cm阶梯
· 提高ADL灵活性
· 保护髌骨关节
康复方案
短期康复目标(9-12周)
1. 控制膝关节肿胀
2. 增加髌骨活动度、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
3. 增强髋部膝周局部肌力协调与控制、增强股四头肌控制
4. 平衡功能
5. 恢复正常步态
6. 保持有氧训练







中长期康复目标(13-20周)
1. 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
2. 增强肌力与控制、增强股四头肌控制
3. 恢复正常步态和上30cm台阶和下30cm台阶
4. 平衡功能
5.协调功能
6.跑步和双腿跳跃和落地缓冲
7.维持心肺能力


经过5周时间的康复治疗,徐先生已经恢复正常步态且可以自如上下台阶,现康复还在进行中。


特别提醒
虽然后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很大的暴力,但负重时半蹲也可能导致后叉损伤。由于后叉损伤疼痛不明显,会使一些人认为不严重忽略治疗,除非是很轻微的后叉损伤可能会自愈。但后叉断裂几乎不可能自愈,随着时间的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会越来越差,从而导致膝关节其他韧带、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
不管是膝关节还是身体其他部位,若您感觉不舒服,建议及早就医,避免症状逐渐加重影响康复。
本期的案例分享就到这里,医家人运动康复中心有专业的康复团队,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欢迎您后台留言,我们将与您共同探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