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你身边的人在做着哪些有趣的自由职业?
查看话题 >数字游民 Vol.3 |阿绵:游走世界的背包女孩,揣着1000块去澳洲打工度假

阿绵是小狼的朋友,初次见面,我们躺在海滩上晒太阳,她问我:“怎样才可以晒得像你一样?”(笑)后来我们聊起来了,我得知她在做一个关于数字游民的播客,还有很多在国外打工度假的经历,所以我们迅速地搭上线了。
下面是我对她的采访。
01 - 打工度假
阿猫:你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国外打工度假项目的?
阿绵:大学的时候,我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写的是在新西兰打工度假的经历。当时我去了解了这个签证,发现澳洲也对中国20-30岁的公民设有这个签证,而且名额远多于新西兰。
我从小到大都想要去环游世界,所以这个签证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大四的时候我抢到了签证,准备好了材料,大学一毕业,我就只身一人前往了澳大利亚。

阿猫:你都去了哪些国家,进行了哪些新鲜的尝试?
阿绵:我一个人旅行了国内外挺多地方的。
曾经在尼泊尔做义工,也去过东南亚、日本旅行,之前在台湾交换一年,也把台湾的边边角角都走了一圈;还在新西兰改造房车环岛了一圈。我非常喜欢贴地的旅行方式,因此我的旅行通常都以打工换宿、沙发冲浪等形式开展,我也借此机会认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我和很多人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阿猫:你在那里碰到的其他来打工的人,年纪最大的有多大?
阿绵:澳洲打工度假是开放给20-30岁的青年人的,且一生只能申请一次。但是我在新西兰房车环游过程中遇到的自驾者,一般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爷爷老奶奶。那边的人喜欢在老年的时候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或者干脆自己用小公交改造成一辆房车,带上自己的狗直接上路,我觉得这样非常自由,跟国内流行的、推崇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样。
02- 回国感受
阿猫:回到国内以后,你为什么感觉不适应?
阿绵:其实是国内外的发展阶段不太一样,就好像处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不同层级。我之前生活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边的人们基本已经没有什么物质需求,或者说他们获得的补贴和福利已经完全足够他们生活了。他们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怎么生活才能更让自己开心;还有他们非常关注全球化的议题,比如环境保护等等。但是在国内大家更关注的是经济层面的东西,所以整个社会的氛围是不太一样的。

另一方面是思维模式和文化差异,在澳洲大家都是过自己的生活,很少人会去管你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可以更自由地去生活和工作。但是回国后,我会突然感受到很强的群体压力,身边的朋友都在聊职场晋升、换工作、结婚之类的事情,而我完全融不进去,我也很难让自己融入办公室的环境做九九六的工作,这一度让我很焦虑。
我没有办法完全摆脱社会压力,总觉得自己像是在宇宙的另一个轨道上,像一颗小行星独自在转,而其他所有人都在另一条轨道上转。
国内的人对年纪增长会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好像到了三十岁、四十岁,你就应该要做到什么位置,或者应该要到达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一直都只愿意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去生活。我内心世界与社会大环境的拉锯确实会让我感到焦虑。

03- 记录背包故事
阿猫:你是通过什么契机,开始用播客记录背包客故事的?
阿绵:回国后我一直都想好好整理自己之前的旅行故事,所以我就开始用公众号写文章的形式回顾了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
但是我发现那远远不够,因为旅途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我遇见的那些人,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在路上认识的每个朋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过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很想通过一种方式让大家也看到他们的生活形态,加之日常我也有听播客的习惯,就想到了:“为什么不尝试着用播客来记录呢”?
一方面,我是一个社交型的人,很喜欢跟别人聊天;另一方面,路上认识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地,分开后大家再见面的机会变得非常少,而我心里一直都记挂着他们,因此也非常想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也算是我跟他们叙旧的一种形式吧。

阿猫:除了做自在游走的项目,目前收入主要来源于哪里?
阿绵:之前我还在一家海外公司做项目管理的工作,当时的收入主要是帮品牌做推广;后来上了房车之后,我就把工作辞了,把全部身心投入在房车项目上。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我们组织在地旅行体验的项目。

04- 心态转变
阿猫:当初你揣着1000元去澳洲,说走就走,看起来很潇洒,但其实心里会有对金钱和未来的焦虑感吗?现在回到国内,你的财务状态和心态跟当时相比有什么转变吗?
阿绵:当初我20岁去的澳洲,年纪比较小,对金钱的概念非常模糊,勇气却非常足。我记得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内心只有期待,甚至把打工度假当作一场生存体验,心里的想法是“我要证明给自己我能在一周内找到工作挣到钱”。那时候内心全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后来回到国内,出于前面提到的焦虑感,加上其它各种事情的影响,我经历了一年多快两年的低谷期,我开始思考财务方面的问题,比如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既能在路上旅居又能够养活我自己。总而言之,心态也随着经历和年纪的变化而变化了不少。
05- 电台采访
阿猫:在你电台采访的背包客&数字游民里面,有没有印象比较深的案例?
阿绵:印象比较深的是其中一个德国朋友,他当时辞了德国的高薪工作,跑去澳洲当背包客,然后又去跟一个法国人去航海旅行。他让我发现,在获取到足够的生存经验后,是可以回归自然、把自己交给远方的。
还有一对情侣,他们在结婚后双双辞职去南美流浪,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数字游民之路,如今从事着写作和瑜伽老师的工作。
阿猫:要进行打工度假及数字游民的尝试,你觉得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或能力?
阿绵:我觉得想要打工度假的话,只要你愿意迈出那一步,走出去,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数字游民却需要你对自己有一定了解,包括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并且在找到自己擅长的技能后,积累过一些互联网工作的经验。
旅居中的自律也是很重要的,你需要平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间,比如如果要去探索当地的话,就要合理安排好当天的工作时间。
不管怎么说,路上遇到的人都让我发现,数字游民这种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去践行的。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如果你对打工度假、房车旅行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