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算得上包子呢。
上次写包子的时候,以为自己一周至少会写三四次来着。没想到再真正坐下来写的时候已经是快一个月之后了。
这一个月吃了很多种包子。先是连续吃了几个事业单位附属食堂卖的大包子。从小就总吃来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包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大,但是馅料和味道都越变越差了,价格也翻了几倍。吃了素馅和肉馅,肉馅的是猪肉大葱,素馅的是胡萝卜豆腐。皮很硬,偏厚,馅料没什么味道,哪怕是蘸醋吃也称不上香。不知道是缩减开支还是不走心了,总之这样的包子吃下去,根本留不下什么好印象,早餐完全变成了饱腹而已,没什么享受的成分。
后来去吃了一种水煎包。皮是发面,香软的,底部用油煎过,微微发脆又不会发硬。馅料是牛肉大葱,没有添加什么敷衍的木耳或者粉条。价格不低,但是一个吃下去,就会有碳水、蛋白质、脂肪混在一起的那种幸福感。不刻意控制自己的话,感觉一口气连吃四五个也是可以的。吃到这种水煎包是在小区附近的早餐店里,很多人一大清早就带着家人一起来吃。旁边一桌的妈妈告诉儿子,我们只有这么几个包子,你想多吃一个,我就需要少吃一个,所以也要考虑别人是不是能吃饱哦。感觉是很好的融入日常的教育。
最近吃过的包子是网购的山东大包。第一次吃到这种比手掌还大的包子是在北京,很奇怪,明明在山东念了几年书,竟然没吃过这种包子。饭量小的女孩感觉一顿饭都吃不下一个,我却是吃一个绝不满足的。排骨芸豆馅,是一粒粒的明确的小排,红烧过的味道。皮是劲道的发面,不算厚,感觉掺了一点碱水,嚼起来很有味道。买回来冻入冰箱,十个几乎占满了一层保鲜格。
这三种包子,都算得上是包子吧?可是同为包子,也太不相同了。
更何况,最近还吃了几种,其实也应该是称得上包子的东西?比如汉堡,上下面包裹着馅料,总是和包子有点相似的。如果说汉堡多少有点勉强的话,卷饼似乎更贴近了。薄薄的皮裹着馅料,而且是完整包裹着的。如果卷饼从形状上来说多少离包子有点远(这样的话,就不讨论饺子了),那么,面包呢?有馅料的面包,外皮是揉过的面,内里裹着不同的馅料一起做熟,大小和形状也和包子相像。说到底,是不是也算一种包子呢?
不管怎么说,虽然还不确定到底哪种才算得上包子的边界,或者我是否可以定义属于自己的包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到底也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了。
而且,虽然还没有开始蒸包子,但是,昨天自己试着做了面包,已经出炉了。
也算是个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