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爱”
摘自《京都山居生活》 作者:维尼夏 斯坦利-史密斯
二十岁那年,我为修习冥想在印度生活了八个月。一天傍晚,受新德里市一个家庭的邀请,我和六十岁的主人夫妇,他们年近四十岁的女儿,二十五岁的儿子,以及身穿藏红花色袍子的修行僧恰南达共进晚餐。享用过丰盛的蔬菜咖喱,豆汤和恰巴提之后,我们谈起了关于“爱”的话题。
“爱一个人,并不只是对他有强烈的感情,为他倾心。爱意味着决断、判断,更多是承诺。不是吗?”主人说。坐在男主人身边的夫人接下去说道:“我想,爱不是索取,而要在自己心中寻找。也就是说,是将本来就存在于心中的爱唤醒。为此,我们必须先爱身边的人。”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夫人缓缓起身,去为大家准备马萨拉茶。
一直沉默听着的儿子也加入了谈话:“我什么时候能获得一份天荒地老的纯洁的爱啊。”大伙儿都被他逗笑了。“有这么好笑吗?我只是想谈场恋爱而已。”他嗫嚅着说。
女儿笑了起来,她已经结婚七年了,在怎么过周末这样的小事上,夫妻的意见也不总是一致。“坠入情网倒是简单,想一直留在网里可就不容易了。我想,只有两人坦诚地真心相待,爱才能够稳固。”儿子表示同意。“这很难吗?”他追问道。“肯定不如你想象中简单。刚恋爱时,谁都希望能够跟对方黏在一起。但最初的这种痴狂,不久就会消失。”女儿说。屋外已经一片漆黑,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颂歌拜赞歌的歌声。屋里的光线也渐渐昏暗下来,主人点燃蜡烛,大家的脸庞在烛光中闪亮。女儿继续说:“据说在古希腊,爱分为三种。”“哪三种?”
“为一个人深深着迷的感情被称为'爱欲‘。这时双方仿佛要融为一体了,但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就无法维持下去。就像短暂的热恋大多转瞬即逝,尤其是在向对方暴露自己的缺点之后,其实,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弱点才好。一旦彼此发展为真正的友情时,就会从’爱欲’升华到‘友爱’,并最终会到达上帝之‘挚爱’。简单来说就是无条件,无理由的爱,不畏苦痛和失去的爱。”女儿解释道。
这时,始终合眼凝听的恰拉南睁开眼,平静地说:“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深深凝视一个人的眼睛,就能洞悉他的灵魂。有时我们难免会心生动摇,误入情网。但对单身的年轻人来说倒不是什么问题。”
“当我跟一个人对视时,会像注视兄弟姐妹一样充满爱意,这样的爱会保持纯粹,而不会节外生枝。如果对方比我年长,我会像对待自己的伯父伯母一样尊敬他。如果对方的眼睛扰乱我的心神,我就会竭力把持自己,远离她,只从远处遥望那美丽和爱。别急于拥抱对方,先感受自己心中的爱,因为爱源于自身。”
而后他又补充道,给他人爱,自己也会收获很多。
他说完,大家一时陷入沉默。包括我在内,每个人都在思索着爱的真谛。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那个傍晚的谈话,我一刻也不曾忘记。
-
郭郭乖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5 22: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