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想知道,你家小朋友爱读书吗?


阅读,其实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使命。而儿时的阅读对于一代代人来说,都是船锚一般的记忆。我们非常想要知道,对于在取之不尽的新鲜媒介中长大的城市儿童,以及对于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生活的乡村儿童来说,阅读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单向街公益基金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展开合作,向处于 6-15 岁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发放关于阅读情况的问卷,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阅读相关的公益项目。问卷仅作为研究使用,无需署名,所有回答信息都会进行严格保密。如果您身边有属于该年龄段的儿童,请抽出一点时间协助他们回答以下《儿童阅读水平调查问卷(儿童版)》:
扫码回答
协助改善儿童阅读条件

回想儿时的阅读,许多故事都为我们日后的人生提供了描述的语言、信念的支撑。今天我们也想为小朋友和家长们推荐四本适合当下阅读的书籍。儿童的世界并不对外部全然免疫,这些书也许能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生活的美好,充满勇气地拉开未来社会的大门。
01在难得的和平年代,
也要拥有对抗苦难的力量

这个世界,仿佛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样一路向前。这也令我们思考,在安稳快乐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是否还拥有抵抗灾难的力量和勇气。
《青铜葵花》这本书就讲述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活在大麦地贫困家庭中的两个孩子——青铜和葵花的故事。也许正是有了故事背景中的那些无可避免的苦难,才更让大家记住了大麦地的宽广与两个小孩子的快乐。 青铜葵花的故事设置在“文革”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女孩葵花随着父亲到“五七干校”生活。远离她熟悉的城市生活,大麦地的乡村生活让葵花很不适应。作者写道:“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
与此同时,土生土长在大麦地的哑巴男孩青铜,同伴不愿意和他玩,学校老师也不愿意收他入学,青铜只有独自骑着老牛,在田野上游荡:“青铜很孤独。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 青铜的世界

当父亲头也不回地走入那一片金灿灿的葵花田,葵花等待被大麦地的人家收养,在最富有嘎鱼一家和最穷苦青铜一家中,她看到曾涉水将自己从小船上救下的青铜与老牛,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青铜一家。爸爸、妈妈、奶奶、青铜、葵花,一家五口人就这样开始了他们一路遇见困难,在乐观中对抗困难的生活。
可以说,苦难是这本书的底色,是所有故事的起点,但孩子们天然的生活的情趣,为整个故事蒙上了脉脉温情的面纱。这种情趣超脱于时间,不受时代的束缚,对于孩子们来说,无论是对世界的探索发现,还是同伴间的奔跑嬉戏,人与人相依的温暖,都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动力。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在如今难得的和平年代阅读那些关于苦难的体验,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波涛中拥有面对的勇气。
02
没有问题的人生值得过吗?
思考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这书名很高冷有趣,也许可以作为一支乐队的名字。可是,记忆也需要传授吗?
作者在这本书中创作出一个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按照自己规定好的系统模式去生活。每个人从出生到 12 岁,都会被社区具有决策权的长老会仔细观察,决定他今后从事的职业。届时会有一场盛大的仪式,根据长老会观察的建议,给孩子分配未来的职业,他将接受职业训练,并最终走上这一职业之路。在年纪很大失去劳动力后,会进入养老院被年轻人妥善照料,并接受名为“解放”的安乐死。
听起来还不错。既然就业问题不用操心,就可以全部精力用在寻找爱人上了吧?不允许!这个社区的成年人会服用一种阻碍产生“激情”的药丸。组织会给分配一位伴侣。孩子也不需要自己去生,“孕母”也是一种职业——职业生娃者,将“享受”3 年的懒散时光,生过孩子后,再去做比较辛苦的劳工。

既然一切都有安排,人类过去的记忆,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但是人类的记忆在某一瞬间还是有一点点用的,因此,这个社区会选择一个人,作为“记忆传授人”存在,在某一时刻贡献一点点价值,更多时候,是在一个人承受人类战争的血腥残暴、爱情的山崩地裂、雨雪天气的浪漫静美,没有人可以分享与倾诉。 记忆到底在人生中扮演着什么作用?此处的“记忆”,不仅有个人独特的经历,还有作为全人类的血缘式记忆——对家园与故土的依恋,融入与挑战自然的壮美与刺激,求偶的成功与失败,族人或家人围坐的温暖和神圣。这些,到底有多重要?
没有问题的人生是否值得一过?这本书也许会成为小朋友们思考自由与自我意义的起点。
03
下一代的亲密关系,
有可能发生在人与机器之间

有没有想过,等这一代小朋友们长大的时候,他们与机器(人)的关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亲密得多?虽然阿西莫夫笔下大部分的内容依然是“科幻”,可是我们的孩子们更有可能见证从书中跑出来的现实。 科幻作品中既有人类钻研科学的智慧之光,又有文学作品的动人与磅礴,而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将这两者结合的很好。《阿西莫夫:机器人短篇全集》这本书收纳了阿西莫夫写的关于机器人的所有短故事,每一篇内容都较短并且独立,适合年纪稍长一些的孩子阅读。

善于划分“好人”、“坏人”的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就是取代与被取代。但阿西莫夫不会这么认为。首先,他把机器人分的更细了:非人型机器人、不动的机器人、金属机器人以及人型机器人。在这个基础上他将机器人和人的相处推到前台:某种机器人如果足够灵敏、灵活且程序稳定,它和人会成为好朋友。我们人类这种动物,在“感情用事”这方面从来不会发挥失误,说不定在某个微妙时段,我们拉着这些钢铁伴侣的手,泪流满面,倾诉衷肠。
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你的孩子下课跑回家,迫不及待却极其认真的看着你的眼睛,对你说:妈妈(爸爸),我爱上了一个机器人!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家长,还是早早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前做好准备为好。
04
不要害怕游荡,
生活会偏爱闲逛的孩子

“游荡”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点坏坏的“意味”,有点放弃自我管理的意思。但在今天,“游荡”这个词变得充满希望、智慧与幽默感,是都市人都非常渴望的一种生活状态。大概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太忙碌、太嘈杂了。
适合孩子看的书中,就有这样一位充满朝气、智慧与幽默感的“游荡者”,他的名字叫蒙多。这则故事就叫《蒙多的故事》,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法国诺奖作家勒·克莱齐奥,他写了很多给孩子看的小故事,目前在中国以《蒙多的故事》为合集名出版。
《蒙多的故事》又短又美又法兰西,可以说是孩子们探视法国作家世界的一个窗口。书中的蒙多是一个 12 岁小男孩,没有父亲与母亲,一直在一座靠海城镇的城乡结合部流浪。但是他和很多流浪孩子经历血泪史不一样,他完全不需要忧虑吃穿住行,大自然与城市提供给他生活必须品,他遇见的人也提供给他庇护。
他的衣着每天都是一个样:一条蓝色斜纹粗棉布裤,一双网球鞋,一件超大蓝 T 。他在早上会在市场上穿行,在菜农中找活儿,人们总是愿意让他帮忙卸菜。闭市后,他还会在市场上捡掉在地上的东西:苹果、橘子......也会有菜商把他的兜子里装满土豆。
在他的某一天中,他爬上一座山丘顶端,看到一幢美丽的橘黄色房子,虽然房子破败不堪,但周围有很大的花园,花园中的植被虽然杂乱无章,但蒙多还是能在其中认出两棵棕榈树,风稍一吹动,叶子便擦着房檐发出响声。他被这座花园迷住了。花园的主人是一位矮小的越南老奶奶,独居,从此她便邀请蒙多在这座花园甚至自己的房子中过夜。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特别的流浪孩子呢?作者借此传递出生活中一种朴素的、来源于不同种族、不同生活状态下人的一种自然的美感。比如茨冈人、哥萨克人燃着烟草香的迷人夜晚,流浪者的歌声,孤独的越南女性内心的善良,甚至一只蜘蛛、一只蚂蚁。这种美,美到没有让一个流浪的孩子堕落,甚至让他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都难以获得的的自然情趣。
勒·克莱齐奥在 200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童话和很多“大作家写童话”一样,并不是公认的最好的童话。但在这篇《蒙多的故事》中,作者创作出那么多友善的、传奇的同时有点悲剧色彩的人物,一定会被孩子们喜爱;还有那些日出日落,那些蚊虫绿植,也是孩子们喜爱观察的世界一角。
▼
如果身边有 6-15 岁儿童
请扫码协助他们回答
《儿童阅读水平调查问卷(儿童版)》
一起为儿童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

关于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
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于 2016 年成立,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慈善组织,2021 年被评定为 4A 级社会组织。单向街基金致力于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成长性,帮助年轻一代实现创作梦想、倡导信仰阅读的时代精神、构建更为开放的文化生活。自成立以来,单向街基金会在创作、阅读、翻译、乡村振兴、紧急援助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公益行动,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
单读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此生活五十年,直到美国崩塌 (5人喜欢)
- 平均年龄33岁的城市,还在淘汰更多人 (8人喜欢)
- 得白血病的小龚,和欺负她的同村女孩 (8人喜欢)
- 单读全球目的地推荐,该启程了 (13人喜欢)
- “失去的 30 年”——该如何理解日本的“失去”?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