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焦虑的我们
自媒体疯狂造神,借用连通千家万户的网络,神邸五年吸纳千万信众快速上位,又因政治错误一夜之间跌下神坛。“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网红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明星,明星以前想跻身演员,留名影史,现在的目标是成为带货博主。明星本身不是制作人,她售卖与自己相关的一整套体系,最主要的是肖像,进入不同的剧集、综艺,性格、长相都可以成为卖点,幸运的是剧集、综艺背后有成熟的公司运作,她只需要跳进去,演下去。网红则是制作人与明星的结合,一个人撑起一家公司,在垂直领域的视频里,演绎百态,故事迟早会被耗尽,创意枯竭不可避免,跨界会延缓衰老,除非有朝一日点石成金变明星,又将跨入另一个评判体系,呼风唤雨的头部网红只是有一点群众基础的十八线小明星,就像熠熠生辉的明星也不过是刚走出新手村的主播。
主播祛魅后与路边叫卖的小贩毫无区别,甚至打法重点都在气势与声量,吸引的仍然是对价格敏感的顾客。随着价格优势不再,人人皆可直播带货的兴起,凤雏的消逝,头部主播的话语权将被削弱,但是直播带货这一形式,去掉中间商,去掉广告的软性美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
网路时代,老大哥管控舆论,不再需要肉体上施以限制自由等措施,引起争论,直接删号,无论是多么一呼百应的红人,虚拟人格直接被摧毁,失去发声渠道,经历赛博死亡,在公共和粉丝心理层面,这个集合体失去自如的魅力,灰头土脸,失去了fancy的资格。
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学理工科优于文科的议论甚嚣尘上,高中的文理分科本就是一种奇怪的产物。两条腿走路才能平稳,当今社会的种种怪相,就在于物质极大丰富之时,精神濡养异常缺乏,许多最基本的观念都无法达成社会共识,对于女性的全面尊重、工人的附庸关系并不意味着随时传呼的奴隶、同级之间的恶性竞争只会带来人和社会资源的过度内耗,人挤人达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边界感过分薄弱,谁都可对毫无背景的年轻人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指点,如悬崖边野花独自挣扎过后开放得异常鲜艳的中年人,面对下一辈的新人,会不会想要找补年轻时自卑又自傲的心态。
每个人挣扎在社会的泥淖之中,不得其解,因此正能量的弘扬才显得如此可贵。资源匮乏之下的竞争异常激烈,找关系甚至成为一种默认的规则,关系不到位,位置卡不进。关系找得好,成功跻身下一个平台,似乎成为人上人的那一瞬间,洗濯净求人时的淤泥。问题是汲汲营营钻营出内心的焦虑,谁都无法站在关系比拼的终点和制高点,尽全力后顺其自然,反而来得更心安理得。
时代在焦虑的毒品下战栗,忙碌裹挟的钱或钻营带来的权都只能暂时压制瘾,过尽千帆、洗净铅华,虚空中的自救永远不迟。
汪小狗🐶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纪念逝去的AI角色 (1人喜欢)
- 路过幼儿园 (2人喜欢)
- 周五晚上忽然有几分松弛和感伤 (1人喜欢)
- 去吃烧鸟 (1人喜欢)
- 喙骨乌鸦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