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 那些史记中的小人物(一)
一场旷世绝伦的即兴演出
当2400多年前魏无忌驾着马车,从容自若地载着侯嬴穿过魏国街头集市送他去见他的屠夫朋友朱亥时,一定没有想到这个和昨天、前天一样,有着明晃晃太阳的春日是改变了他人生命运开始。
父亲魏昭王去世后,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成为魏安釐王。父亲不在了,同父异母的王兄对他这个最小的弟弟依然照顾有加,第二年魏公子无忌便被分封在了离都城大梁不远的信陵,人们开始称呼他的封号“信陵君”。
信陵君生性洒脱温厚,好结交朋友。凡是那些有能力、有声望的人才,无论职业、身份高低贵贱,他都希望能延揽在自己门下做门客。那天驾着马车亲自接驾的侯嬴原本是都城大梁东门守门的一名小吏,信陵君诚心结交,怎奈这个侯嬴是个个性十足的倔老头,钱财礼帖三番五次的送都被退了回来。“不为利动,真名士。”既然就办法行不通,信陵君打算为侯赢另作一番安排。那天他特意邀请了魏国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大家坐定后。信陵君宣布他需要亲自去接一位重要的客人后才能开席。在众人狐疑的目光中有了开头那一幕“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时人都评价说信陵君爱才惜才,他不介意锦上添花为这个好名声继续努力,哪怕是当回演员去表演一番也再所不惜。
从侯赢上了马车后的那句::“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就知道自己这个好演员今天遇到了一个好对手。明知道公子家里高朋满座在等待他们的归程,这位侯赢上了马车后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去集市上去见他的屠夫朋友朱亥。他拖着信陵君在人来人往的卖肉档口前,站了半响且聊得净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无剧本演出,考验的最是所有演员的自我修养和专业素质。面对肉铺档口的十字路口往来的人群,信陵君坦然又谦恭的站在侯赢身旁微笑的迎着周遭诧异的目光。
演出非常成功!用今天的话讲,信陵君这是“火出了圈”。这件事后,不仅在都城大梁,在整个魏国甚至其他果家。人们都口耳相传着信陵君礼贤下士,宽以待人的好名声。就是委屈了的另一位真正的导演兼主角-侯赢,“巿人皆以嬴为小人”,成了公子贤德故事里的反面角色。
一场演出下来,信陵君明白:侯赢是个讲求效率的奇才,一个真正的谋士和君子。从侯赢登上自己的马车开始就已经进入到为信陵君谋划声名的工作策略中,哪怕这个策略是需要搭上自己七十年来的名声,被人唾弃为不知好歹的小人也再所不惜。人说“士为知己者死”,虽然各国群雄争霸,追名逐利者盛行,但春秋时期残存的“仁义道德”仍是名士们的立身之本。侯赢能这样为自己做出牺牲,其实是为自己在名节上死过一次了。
若干年后,信陵君偶尔回头去想,当年他出资起意来投这部戏时,剧本里只有屈尊接驾这一幕。如果那天没有用侯赢编的这个剧本,后面自己的命运,果家的命运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了吧。见到侯赢、朱亥的那一天,其实是一场旷世绝伦的即兴演出啊!
(未完待续......)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