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让人物必须做,筹码让人物输不得
动机和筹码,能够建立观众的期待。动机是“必须做”,筹码是“输不得”。让观众认可的人物的动机,就建立观众了对结果的期待。让观众相信了筹码的重要性,也就是强化了结果的重要性。
在有些故事里,动机和筹码是一回事。例如《盗梦空间》主角柯布之所以参加柯布的行动,他的动机是和两个女儿团聚,而他如果任务失败,他所损失的筹码也是与女儿团聚。在有些故事里,动机和筹码则分开呈现。例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踏上复仇征途的动机人物是她惨死的弟弟,而筹码则是自身和里昂的性命。
动机和筹码是两个功能,可以由一个人物承载,也可以由多个人物分别承载。我们在创作故事时,可以先从功能层面予以分开,再根据故事的实际走向,决定由什么人物予以承载。
动机功能多数由人物承载
主角的动机多数是由一个人物构成,这样比较直观可视。谁激发了主角踏上旅途,谁就是主角的动机人物。与其让观众只听到主角用台词喊“努力奋斗”,不如让观众看到主角有“一个瞧不起自己的爸爸,和一个身体比自己好的哥哥”,后者更容易传递主角的动机《十月的天空》。
《楚门的世界》中,楚门踏上逃亡之旅的动机人物是失踪的父亲以及外面世界的女友。《让子弹飞》中,张麻子踏上复仇之旅的动机人物是被黄四郎计谋害死的义子小六。《肖申克的救赎》主角安迪踏上赎罪之旅的动机是自己的妻子被杀,而自己忙碌不够关心的部分责任。《美丽人生》主角父亲踏上欺骗儿子生存游戏之旅,动机是因为要包括儿子的心灵不受伤害。
动机不一定是和主角关系融洽的人,只要是能逼迫主角上路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动机。《泰塔尼克号》逼迫主角踏上与底层杰克恋爱之旅的因素是她自私的妈妈,以及不懂绘画的未婚夫。如果妈妈不把她当摇钱树,如果未婚夫有点艺术眼光,她就不会和底层男子偷情。《十月的天空》和《千钧一发》都有一个偏心的父亲和一个优于自己的兄弟。
动机让人物和情节得以可信
编剧书上都说人物必须积极主动,但却没有说为什么消极被动的人物不能当主角。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消极被动的人,而故事世界中却不能有这样的主角?故事所谓的戏剧性,就是强调故事要区别于日常。故事与日常的区别是:这种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常见。如果天天在大街上都能看到的情节,又有什么必要花钱花时间去看呢?因此多数故事,就算不杀人放火,也得吓人骗人。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让观众相信他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的离奇情节?从监狱越狱,在梦里盗梦,去外星球殖民……哪一个不是天方夜谭?让观众心甘情愿地相信作者撒下弥天大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观众相信人物的动机。一旦观众觉得人物非常之有必要不得不做点什么了,那么接下来任何天马行空的动作,都被列入了可以相信之列。
如何才能让观众相信一个化学老师会成为毒枭?《绝命毒师》的动机:自己得了肺癌还是晚期,洗车被学生耻笑,老婆又怀孕马上生产,儿子还是个残疾……要在自己死之前为家人挣笔钱,化学老师却只会做冰毒。让任何一个观众设身处地去想,恐怕都难以做出第二种选择。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指的就是用离奇的情节,折射了生活的动机。观众看故事,本质上是在感受动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释放过程。
职业、求生故事可以没有动机人物
在一些故事中,可以没有动机人物,这往往是因为主角的动机是观众的共识,因此无需展示。例如《拯救大兵瑞恩》主角是上尉,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去救瑞恩,她就得出发。《源代码》主角是特种兵,接到排雷任务就得去干活。《控方证人》主角大律师遇到客户上门生意,扭捏一下还是想接。
士兵、医生、律师、杀手、囚犯、运动员……这些职业虽然可以不用动机人物来展示主角的动机,但很多优秀的影片依然给观众展示了主角也有动机人物。例如《辛德勒的名单》主角是个商人,虽然很好理解看到有发财的机会就得去开工厂捞钱,但故事依然让他问妻子自己是不是比父亲强,是不是老家的人都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物。没有谁先天是商人,他挣钱的动机依然是光宗耀祖。《沉默的羔羊》主角是警察,虽然接到命令她就得上路破案,但故事依然闪回了她有一个死于执勤的警察父亲,以及幼年时救羊失败的心理阴霾。《唐人街》主角是个私人侦探,虽然接到客户下的单就得去破案,但故事依然让他有曾经在唐人街是个警察,所爱的女人被黑帮杀害后辞职当了私人侦探的前史。可以说,主角的动机立住了,立稳了,以至于所有观众都不怀疑主角强烈欲望时,人物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故事也算是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还有很多故事的动机是求生,例如从头杀到为的逃生、复仇或灾难。这种故事拍好了也会很好看,但这本质上只是肾上腺素的视觉奇观,在品味的丰富性上略弱了些。也有很多故事的动机是自我实现,例如赛车、体育梦想等等,但这是少数人才能共鸣的动机。因为人是社会动物,因此最常见的动机,其本质都是社会关系。如果篇幅短,只能呈现一个动机的话,那么就设计一个与之有亲情友情爱情社会关系的人物,这是最常见的做法。
扣押动机会形成悬疑
主角的动机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信息先扣押下来,当真相大白的时候才让观众看到。
常见有两种设计方法,第一种是:人物一直做着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的事,自相矛盾的行为,或是不合常理的事情,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例如:飞机上的所有人,逐步发现他们都认识同一个人,最后的动机居然是那个人要向他们复仇《蛮荒故事》。再如:女孩克莱尔要卖掉家里所有的古画古董,但却几次三番避而不见她邀约的拍卖师,甚至自己还藏在房间的夹层里《最佳出价》。
第二种是让观众先相信人物有一个假动机,由这个假动机引导观众一直看下去,在高潮时再揭示人物的真动机。假动机是一种障眼法,却并不能让观众识破,他们以为假动机就是真动机。有时配合假动机,还需要一个假身份,这也是为了让观众信以为真。
例如:《禁闭岛》的主角泰迪一开始让观众看到的假动机就是假身份警察所带来的“上岛破案”,最后真相揭露时才知道他真实的动机:因她妻子杀死了孩子导致他回避痛苦精神错乱。《致命ID》、《恐怖游轮》也都是将主角真实身份及真实动机变成故事的最大悬念,而用求生这种假动机引导观众一直看。
《开心家族》主角的假动机是,自己想自杀却被冤鬼附体,必须要先帮冤鬼解除冤念,才能自杀成功。就是这个假动机让最后的高潮发生了巨大的情节翻转:四个怨鬼是自己死掉了四个亲人。为了让这个假动机合理,故事还做出了:儿童遭遇车祸死了全家后应激性失忆,鬼可以回答人的任何提问却不能主动告诉人任何情况——这种设定。如果没有这两个设定,那么这个假动机在逻辑上也就不成立了。总之,不能因为它是假的,而就忽视了逻辑合理性和动机充分性。
梦想类动机必须要预设坡道
好故事人物动机是会变化的: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往上叠加梦想,往下延伸生存。例如《让子弹飞》,主角之所以冒充县长是因为钱,但真正上路要搞死黄四郎的动机却是因为义子的死亡,而最终上升到启发民智则是英雄主义的梦想动机。《辛德勒的名单》中主角也有三层动机,开工厂是为了搞钱,后来就变成了为了史登以及海伦的朋友关系,到最后又升华到了反法西斯的自我实现。《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也有三层动机:脱狱生存、瑞德关系和自我救赎。
梦想主题的故事,自我实现的梦想作为动机,也往往是主角的筹码。而且多数时候动机会由一个人物承载,筹码却放弃具象人物,而用抽象的场景展示。梦想动机的筹码由梦想场景的破灭承载。
例如《疯狂动物城》中,兔子当警察维护世界和平,既是动机又是梦想。当主角遭遇一无所有时,一定是梦想破灭的时刻,即她虽然是警察代言人,但世界却因为她的言论而变得更加不太平。再如《极速车王》,肯的筹码是世界冠军,筹码也是踩下刹车放弃冠军。《让子弹飞》,张麻子的理想是他的筹码“开启民智”,这个筹码也不是由某个人物展示,而是由民众归还银子,兄弟爱人放弃革命的场景予以展示。
梦想主题故事的动机人物往往是亲人。《十月天空》的父亲和哥哥都是梦想的阻止者,也是动机。要是他跟哥哥一样有强壮的身体,可以通过体育晋级,要是他爸不偏爱,他就没有动机去研究火箭了。主角霍默行动动机是来源于父亲的歧视,而不是看到天空有苏联飞船经过梅林镇。《千钧一发》也是这样,要是他家人不歧视他的基因,要是他没有一个优秀的弟弟,他也不至于想要当宇航员来证明自己了。正因为主角在乎和这些人的人际关系,所以他必须要踏上旅程追逐梦想证明给这些人看。
说起来很讽刺,居然歧视才是梦想的最大动机。甚至一个路人对主角梦想的不屑,都可以成为萦绕主角耳旁很多天的魔咒。当一个有梦想时,他觉得整个社会都不相信;当一个实现梦想时,他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友好。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梦想是一个普通观众很难共情的动机。当我们看到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翼装飞行,就只能感慨外国人少。梦想本身就是小众人才有的特殊存在,更何况世界上还有数不尽的各类梦想。冒着生命风险做极限运动的人,很难真的理解冒着猝死风险编写理想代码的人。
梦想各不相通。因此梦想故事,要不就是会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来让主角从被动走向主动。例如《五个划水的少年》、《摇摆少女》这种梦想主题的电影,要用到一半以上的时间让主角从被动上路变成主动上路。这就很好的诠释了: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梦想的之所以难以实现,是因为主角对梦想的不坚定。在部分梦想故事中,主角这个人物肩负了主角的功能和对手的功能。对手的定义是给主角最大压力的人,梦想最大的敌人是主角自己的心魔。
筹码不断升级是冲突不断升级的底层设定
在很多故事中,主角的动机多数都有一个逐渐升级的变化过程。比如《让子弹飞》先是钱,后是关系,最后才是梦想。《黑袍纠察队》前一阶段的动机也是爱人死亡,而后才是匡扶正义。《辛德勒的名单》《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药神》的动机都有一个生存、关系、成长的逐步升级过程。当然,也有特例,例如《黑暗骑士》,蝙蝠侠占的好处是:超级英雄的梦想不用铺垫就能成立。即便这样,编剧也同时给人物了一个瑞秋作为关系动机。
梦想故事虽然是结局最精彩,但也不能忘记了到达这个结局的路程。我们看到《让子弹飞》的张麻子是先要劫财,然后看到他为民众主持公道升堂,接着看到他义子被杀后要去复仇,后来看到他把截获的钱送给百姓……最后才能相信他有开启民智的梦想。
我们容易记住,一个要开启民智的匪徒遭遇了愚昧的民众,却忘记了这个土匪最开始只是一个劫财不成不得不冒充县长的麻匪。所以很多人写故事情节时,不知道编什么好,其实就是不知道如何进行动机升级和筹码升级。我们都知道冲突不能平缓,却不知道该往哪儿升级;以为是受伤越严重,死的人越多越重要就是升级。其实所谓不断升级的冲突,是从轻到重的动机被揭露,从轻到重的筹码遭受了越来越大的损失的过程。如果意识不到这个结构的问题,只是在情节上做出修改,那么就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写出再创新的桥段都是浪费!
筹码让人物情节实现共情
筹码有三种:最常见的筹码是主角自己的生命,最令人揪心的筹码是主角在乎的爱人家人朋友,最令人深思的筹码是主角的梦想。
多数故事中,必备的筹码是由人物关系构成的,即主角若失败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往往会由人物构成。当主角的故事进展到一无所有的节拍点时,往往是筹码人物出现死亡气息的时刻。回忆一下,是不是主角的亲人被坏蛋抓住,要比主角被坏蛋抓住更糟心?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复仇中所承担的最大筹码是里昂的生命,这时里昂替代了弟弟的位置等同于她的家人。《盗梦空间》中,柯布盗梦之旅倘若失败,将损失的最大筹码是两个孩子将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生存,因此若他在迷失境中永久停留,这一筹码将兑现。《楚门的世界》中,楚门逃亡最大筹码是自己的生命,在海上遭遇人造风浪险些丧生就是主角的一无所有时刻。《美丽人生》主角父亲的筹码是自己和儿子的生命,在一无所有时刻是他自己牺牲的时刻。
在有些故事中,动机人物和筹码人物会合并由一个人物承担。例如《极速车王》已经扔掉奖杯不打算再玩赛车的肯,再次上路的动机,主要是因为要养活妻子和孩子,这时妻儿是他的动机人物。而他在高潮处踩下刹车,是因为考虑到若和以往一样一意孤行,将失去车队失去伙伴继续失业养活妻儿又成问题,因此此时妻儿是他的筹码人物。《猫鼠游戏》主角踏上诈骗之旅的动机是母亲因为缺钱而和父亲离婚,因此主角铤而走险疯狂搞钱为了让父母复合。而主角的筹码也是父母复合的彻底失败,因此一无所有时刻就是获知父亲死亡后又看到改嫁的母亲。
三层筹码各有胜负,故事会变得深刻
优秀的故事筹码是复合的,主角同时拥有生存、关系和自我实现三种筹码中的两到三种。比如《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第一层筹码是自己以及团队的性命,当他们在假张麻子的攻击下,包括师爷在内死伤了很多兄弟。他的第二层筹码是开启民智的义举,当他的银两又被百姓归还后,这是第二层筹码的失利。他的第三层筹码是兄弟的关系和所爱之人花姐的关系破灭。《泰塔尼克号》露丝的第一层筹码是她从救生艇上踏上即将沉没的大船,这时她的生命受到威胁。她的第二层筹码是她所爱之人杰克被锁在了船舱底部,这时她的关系受到威胁。《美丽人生》父亲的第一层筹码是儿子随时有可能被杀,第二层筹码是给儿子制造的幻想随时有可能崩塌。
多数故事会把生命、关系和理想这三层筹码复合起来,即主角若死了,其他两层也跟着失败。但有些故事却让三层分开展示,即主角可以活着,但关系却死了,很好的展现出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境界。例如《消失的爱人》,女主又回到了男主身边,但俩人的爱情关系彻彻底死亡。《唐人街》爱人的女儿虽然没有死,主角也没有死,但主角对社会的一丝希望彻底的熄灭了。
也有很多故事常常采用人物死了,但关系却存在了,以此用来感动观众。例如《泰塔尼克号》杰克死了,但杰克的心永远和露丝在一起了。《海上钢琴师》、《勇敢的心》主角虽然死了,但主角坚持自我的自由精神永远留存了下来。还有种特别的做法是:主角为了第三层的自我实现筹码,却让威胁生存和关系筹码的对手活着,《黑暗骑士》就是这样的佳作。
筹码的存在是为了让故事有压力而好看
编剧书上说,主角必须有押上台面的筹码。可书上没说,主角为什么一定要有筹码?所谓筹码,本质上是什么?为什么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做事时不必押上所有筹码,而在故事世界中,主角总是啥值钱啥重要就押上了啥。
筹码的首要价值,是让故事变得有压力而好看。试想,一个单身学生的床下发现异性内衣,和一个已婚教授的办公室里发现异性内衣,哪个故事会更好看?前者的筹码只是个人隐私,而后者的筹码则是婚姻关系和师表尊严。筹码让故事的压力陡峭上升,这是让旅程变得不那么日常的心理魔法。对手给主角施压,很大程度都是施压在筹码上的。如果对手不能用筹码威胁主角,那么故事就马上变得不好看了。例如《极速车王》的主角压根就没想当冠军,家里条件也很宽裕,那么别说是踩下刹车很艰难,就是踩下油门也都会变得无力。
筹码的重要价值,是让主角无法离开旅途。试想,如果《盗梦空间》柯布,通过另外渠道获得了美国身份,随时可以回国和孩子在一起,那么他没有必要出生入死去盗梦了,也就因此没有整个故事了。如果《楚门的世界》中,扮演上帝的导演没有通过海浪威胁楚门生命筹码的能力,那么楚门也就随时可以离开困住他的舒适区。如果《美丽人生》和《肖申克的救赎》主角拥有不死身,那么也就没有无论如何也一定要逃出去的故事了。
编剧之难有两点容易混淆:抽象概念和具象概念,单一形态和混合形态。比如人物就是具象概念,而角色是抽象概念;冲突就是具象概念,而矛盾则是抽象概念;对手就是具象概念,而弱点就是抽象概念。对手和伙伴可以由同一个人物混合呈现,也可以由多个人物分别单一形态呈现。动机和筹码可以分开单一形态呈现,也可以混合形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