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困住的那些年你是怎样度过的
查看话题 >如何走出长期精神内耗的状态?
近来遇到一个学员,是非常严重的内耗体质。
极度感性的她,却做着非常需要理性的工作;热爱艺术表演的她,却做着严谨的技术性工作。在工作中,她老是想要逃离、挣脱~
她不是个例,近2年的咨询工作中,我见到了不少内耗的学员。

你也是这样子的吗?
小可,很容易因为领导同事的一句玩笑话,就陷入无边无际的怀疑自己,责怪自己做不好这件事,鄙视自己这么差的能力,然后陷入很长时间很深度的焦虑状态,导致自己手上其他事情也无法继续很好的做下去。
小龙,梦想着有一个大房子,有自己的工作室,最好是自由职业,成立个基金会,写本书,周游世界。但是,说完这些,他却说像个笑话。他一直被手头的工作苦苦地压着,非常努力在补短板,长期的内耗,让他不敢朝着梦想行动。
小嘉,因为上司喜欢挑他的问题,听不进他的建议,也不顾他的感受,导致他很长一段时间闷闷不乐,没有去和领导沟通清楚,也没有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一直在默默消耗自己。

内耗是可以被解决的吗?
当然可以。
小军,因为解决了内耗问题,本来想要转行的,却又重新爱上了设计。
他做UI设计5年了,但是自己的设计,有时受到领导的不认同,自己也常常不认可自己的作品,有很强的挫败感,因此离职了。
咨询中,我们发现他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要是达不到自我要求,就会抨击自己,自我否定,自信心变弱了,就更加不敢行动,导致更加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成绩。
于是,我给他重点布置了个人成长的作业,包括个人优势应用、自我接纳、提升自信心、建立积极思维,在经历了3个月的成长之后,他还是找了UI设计的工作,他说,心态好了,工作也顺心了。

接纳自我后,更有自信心,他敢于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东西,而且,画的水平比以前高多了。

一些学员解决了内耗问题,转行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也有跳槽到更好工作的~
如何有效摆脱内耗呢?
我从300多小时的咨询经验中,总结出3个最常用到、又最有效的方法。
1、 破除“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本质上,是对个人形象有个完美的设想,破除它,关键一步是戳破这个巨大的泡沫,也就是,打从心底里承认并接受“没有人是完美的”。
另外,对很多人来说,追求完美其实是迷茫的产物,是对自身优缺点认识不足导致的。因为不清楚这是自己的短板,心里还不切实际地想着,我要在这个方面超越很多人。。
那么,第二步,就是要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不再在劣势上纠结和花太多时间。劣势,顾名思义,就是你在这些方面要低于平均水平。
之前,我在上职业规划师课程的时候,即便整体成绩排在前10%,我也会忽略不见,仅仅因为分析资料这一项没有被老师表扬,就觉得自己很差劲。
在清楚分析是自己的劣势之后,我就不再执迷不悟,把“分析资料要超出很多人”放下了,因为我知道,拿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比,简直就是拿鸡蛋去碰石头,粉身碎骨。
从那以后,我学聪明了,拿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的劣势竞争,嘿嘿,轻轻松松胜出~
2、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很多时候,内耗是因为害怕别人对我们的印象不好。
于是,我们把缺点隐藏起来,戴着面具生活;有求必应,哪怕那是自己非常不愿意做的事;即便非常愤怒,也要把怒气压制住,笑脸相迎。
回到家,独自一人的时候,累到瘫在床上,白天为了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简直花光了自己所有的力气,此时,已经无力做其他任何事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们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教你两个非常简单好用的方法,摆脱人际关系的内耗。
第一个,控制二分法,与人交往时,分清自己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2个方面,只做好自己能控制的就好了。
比如,我想向对方请教一个问题,我又害怕他觉得我很蠢,这时候,“向对方请教问题”是自己能控制的,“对方怎么想我”是我不能控制的,我只管问问题,就达成目的了。
第二个,做实验法,即便我们想到做了一件事,会让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也不要把想法当成真实会发生的。
放轻松,像做实验一样,去做吧,然后看现实发生的:对方的反应、对我们的评价,是否如自己预想的那样。
你会发现,你的90%以上的消极预设,都不会成真。
3、迈出第一步
内耗,顾名思义,是内部消耗。
常常是我们对一件事的消极假设出现了,想做又不敢去做,内心充满矛盾,来回地挣扎,什么都还没做,就已经消耗掉大部分的能量了,哪还有力气去做呢?
这时候,打破内耗状态关键是迈出第一步,去做呀!
在做的时候,我们更能看清这件事的全貌,不会陷入自己的片面思考中。
而且,即便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资料、方法,或者向他人请教,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进度,直至达成目标。。
有些人在内耗,他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无动于衷。
但看到这里的你呢,意识到了问题,并懂得在网络上搜集解决办法,因此,你迅速获得了一些方法,可以立马拿去用。
如果你是非常严重的内耗体质,我打赌,即便你看完这篇文章,还在寻思:这个咨询师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效啊?一直想着,却百思不得其解。
亲爱的,不如去做吧,像做实验那样去做,去验证,你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