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攻略&我的职场复盘
进入职场—秋招
大学生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一般有三个选择:一是准备考研,二是准备考公务员,因为这两个考试都是在大四下学期末的时候开考,尤其是考公,因为这是大学生应届生身份最珍贵的一年。
第三个就是选择直接进入职场。通常秋招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了,为什么说在大三下学期就要有这个选择了呢。因为很多大的集团公司,都会在暑假前去专业对口的学校招募暑期实习生。能在大三的暑假进入大的集团公司实习,对丰富自己秋招的简历,也是很重要的加分项。
秋招简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自我介绍,年龄、民族、籍贯、联系方式、照片等等。学校一般都是拍证件照的地方,建议找一家靠谱的,可能贵个一二十块钱,但是这是筛选简历的第一印象。妆面要简单干净,不能浓妆艳抹,最好是露额头,女生扎马尾,男生短发,突出大学生的朝气蓬勃、青春洋溢。其他基本信息如实填写即可。第二是在校成绩、获得荣誉和考证情况。这部分是展示学习能力的地方,有些严格的企业会要求平均绩点在3.5以上之类的。可以列举本专业的主修课程、历年期末考试的平均绩点、曾经获得的院级校级国家级奖学金、驾照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及其他专业类证书等等。第三是在校的经历和校外实习。这部分尽量丰富一些,一些社团、社会公益、自媒体运营等活动、校外实习,都可以写上,让版面看起来不太稀松即可。
其实校招简历这部分,对于秋招企业的选择,影响并不大。获得一次或者三次奖学金、平均绩点3.5和3.8、参加的社团多或少、学生会有没有担任职务,并不是企业主要关注的点。企业的校招主要关注两个点:一是学校,学校这个条件,同学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二是生源地或者意向工作地,企业校招,招聘的是能够长期培养且能够在企业长期发展的同学,所以籍贯家乡是重要的筛选条件。建议在简历的第一部分写清楚你的籍贯、生源地和意向工作地,这几项分开写,如果籍贯、生源地、意向工作地都不在一个地方,而且在这几个地方的工作都可以接受,建议加括号备注,写清楚。如果只想进这家公司,对于地点没有要求,最好再加上一句“服从公司统一安排,接受全国(或全球)范围内分配”。
秋招的第一面,通常就是在宣讲会后,直接在学校进行。排队的同学有很多,每个人可能就三五分钟的时间和人力沟通。建议30秒内完成基本信息的介绍,姓名、专业、成绩、奖学金、证书等等情况;30秒描述针对意向岗位需求特质的匹配经历的描述,比如财务岗位,就说自己事务所的实习经历、专业证书的考证情况,计算机岗位,就说自己参加的比赛、写过的代码、参与过的校外实习等等;最后30秒表明自己的意愿,对这家公司的了解、认同这家公司的发展理念、自己想在意向城市发展的原因。剩下的时间就交给人力,如实回答,见招拆招,表现出自己的诚恳和稚嫩,切记不要表现的太社会。企业想要的是一张方便涂画的白纸,而不是写不上字的油纸。
一般来说,校招一面通过以后,就一只脚踏进了意向公司,后面的二面是人力对你的基本情况更详细的甄别和对意向是否强烈的深入了解,这部分只要在一面的时候说的都是实话,就从容展示就可。有的企业还会有笔试,在一面后或者二面后,基本都是本专业的基础内容,难度一般和期末考试相当。终面是高管面试,建议同学们沉住气,保守发挥,这个基本都是走过场,表现的太过张扬,有时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我是在大三下学期就确定了我不打算考研、要一边准备考公、一边准备秋招的计划。现在对于大学生活最后一段的记忆,就是穿着不合身的租来的正装,踩着半高跟的黑皮鞋,抱着打印店2块钱一份打印的一沓简历,穿梭于学校各个大教室举办的校招会。听宣讲、排队、做自我介绍、递简历,然后接着下一场。也曾经穿越整个城区去其他大学蹭宣讲会,投简历。回想起来,是命运是巧合,也可能是努力到那个份上了,老天爷看着不给我一个结果我是不会罢休,于是在2016年国考的前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本地TOP1的地产企业的人力电话,通知我通过了校招的二面,问我愿不愿意去家乡的分公司实习。我永远记得那个瞬间,我的大学生活结束了,生活开始走向了另外一个轨道。参加完国考,回到学校,我便收拾了行李,拖着拉杆箱,连夜坐着大巴车回到了家乡。从此开始了我的职场生活。
-
蜜桔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7 13: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