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音乐人需要了解的音乐知识》
刘陆伟“释乐系列音乐学习类文章”之
《新时代音乐人需要了解的音乐知识》
本文原写于2012年
文:刘陆伟(唱作人、音乐制作人、吉他手、录音混音师、释魂乐队主创)
上一篇文章里我说的“音乐技能”这个概念,包括音乐听力训练、乐理、记谱法、视唱和视奏、和声学、配器和作品分析等几大方面。这些都是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的,针对的是音乐“最本质的部分”。
我所说的“音乐最本质的部分”,是指当音乐抛开掉所有的“装饰外衣”之后,剩下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两个东西:音高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当然,如果音乐仅有这两点,是远远不足以表达美的,人们不可能只满足于此,于是音乐还需要穿上一层层“外衣”,来让“赤裸的”音符更具有美感,更富有情感表现力。这些“外衣”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音色”。
好的音色,按照音乐从创作、演绎、制作的工序来讲,首先起源于好的编曲配器(也就是作曲家要能够通过好的编曲配器,让音乐的各个声部在频率上有一个合理的分配)、然后是好的演唱和演奏技巧、好的嗓音乐器及周边音乐设备、好的声学环境(如演奏厅堂)、好的录音和混音、好的重放系统和重放声学环境(音箱耳机这些接收端)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有了最终我们听到的“好音色”。
对于一个古典乐器演奏家来说,他只需要提高自己的演奏技术,其他的环节大可交给其他专人去完成。但是对于一个电吉他演奏家来说,他所用的电吉他及其音箱、效果器等设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想要出来好的音色,除了手上的演奏功夫,还需要了解这套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举个例,现在常说的数码吉他综合效果器,无论是硬件的还是软件的,都是用数字方式来对现实中的硬件进行仿真,不光仿真了单块、箱头、箱体,还仿真了拾音话筒的型号和拾音的角度、距离等等。因此想要用它们调出好音色,不仅要了解它们所仿真的那些硬件本身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也需要具备一些录音、混音方面的知识。对于电子音乐家来说,如何玩转合成器、采样器、鼓机、数字音频工作站等,如何通过它们制作出想要的音色和音效变化,其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音乐技能。
音乐发展到了今天,新的乐器、新的音乐风格、新的制作方法和理念,给音乐学习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对于一个现代音乐人来讲,电脑音乐制作(数字音频和MIDI)、效果器原理和使用、录音和混音等知识也是应该去了解和掌握的科目。尤其是音乐产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人需要DIY自己完成音乐制作,这些知识就更加重要了,再稍微具体一点的话,应该包括:
电声乐器(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乐器(合成器、电鼓、软音源)及其周边设备(乐器专用音箱、吉他效果器、MIDI控制器等)。
数码音频工作站。硬件部分:电脑、声卡、监听设备,控制设备,外部硬件效果器等。软件部分:工作站软件,效果器插件,软音源,软件合成器等。
录音:音乐声学、房间声学、电声学、录音设备原理、立体声原理、录音制式和录音技巧等。
混音:声音频谱构成、专业听力训练、不同音乐风格的声音美学、混音效果器原理及使用、母带制作等。
这些知识多而杂,往深了钻,单独一项就可以耗费你一生的时间,纵观整个音乐行业,也极少有人能够在所有方面都有所建树。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有幸遇到一位知识面比较全的老师,能够融会贯通,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挑选出适合其发展需求的、最实用的部分来教学的话,那这些学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