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恋爱准则
昨天晚饭后和伟一起散步了,道路上人往冷清,大概九点十点,两旁的店铺即使店门紧闭也还在争奇斗艳,为展现光污染的卫星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他说大路都走过了,你对城市那么熟,不然带我走小路吧,我没什么底气地答应了,果然第一个转巷就撞入了死胡同里,导致后来每次走进一条新的巷子,我的后背都好像被他戏谑的眼光打量着,只能默默叹息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竟然如此薄弱!
后来进了一家葡萄酒吧点了两杯spritz,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好像在进入重要的话题前需要缓和一下气氛,就像要经过睡眠第一和第二阶段才能到达梦境,表达出真正渴望被理解的那一面。他对感情执着得可怕,是那种经过细水长流认定一个人,就会在每个细腻凉爽的清晨坚定地望向,以绝对的爱和包容来对待你,且只以结婚为目的来恋爱的人。说实话我很欣赏他的负责,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方,也佩服他愿等待的耐心,但不确定他深信不疑的感情观是否能在世界真实面貌的打压下长久存活。
先不说在和某个人进入恋爱阶段前你是否能接触到他真实的那部分,这种包着完美主义外壳的观点,对谈一次不分手的恋爱有着不言而喻的执念,也正是这一点阻挡他(同时也保护他)不顾一切地听从最简单的冲动,陷入亲密关系里。合适的家庭背景或三观一致、人品好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无法控制的心动和冲劲也是不能被忽略的,特别是在年轻时,在你可以去感受,去探索不同的恋爱时。他反驳我的观点指出这是很自私的,而我只能承认这种选择背后存在利己的观念,但包括不代表同等。我相信恋爱会使双方都至少在某些时刻感受到幸福,会促进彼此认知上的改变和成长,是对双方都有益的。我尝试提醒他他的理论或许在有了恋爱经历后会改变,对此他嗤之以鼻。至此,虽然我保持着人的观念会不断演变的想法,并且认为选择在提前建造的房子里塞入会变异的大型气球,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但也没再开口。
我更愿相信在实践中的成长是真实的,在每一次的感情经历中,你会喜悦会小鹿乱撞,会惊讶也会失望。你会长大,会像孩子一样在亲密关系中开启探险之旅,了解到相处的真谛;你会受伤,会发现舂米的糙米外壳不知在什么时候脱落,露出曾经连自己也不知晓的自私的恶心的龌龊的,或者粘人的可爱的阳光的一面,但不管怎样,破碎后重组的认知总是更坚硬的。
或许每个人都像 Kierkegaard 认为的那样,在一个个选择面前烙下自己的脚印,你若决定走这条路,则无法欣赏另外一边的景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放弃中舍取,在舍取中放弃,但 “猫不可以因为牛不吃耗子而认为牛愚蠢;茶花不可以因为梨花是白的而觉得梨花不幸。任何人都不能迫使任何人从他感知为美的东西那里体验到不快乐,也不能迫使任何人从他不感知为美的东西那里体验到快乐。” —— 高尔泰《论美》
伟就是伟,我从心底祝福他能遇到自己喜欢且愿意为之努力的女孩,即使社会的主流思想像冬天穿毛衣时因为静电总飘逸在脸颊左右的发丝一样围绕着我们,有些人却总能不厌其烦地将它们拨开,咬定自己秉持的原则不放松。只盼望上帝不要那么残忍地把那一点对他人的信心,对世界的盼望都像对稻谷般用棒槌碾砸, 磨碎后撵入谷仓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