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与马歇尔耳机罩维修技术》
疫情又严重了,今年我的工作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每天闷在家里,多少还是有些焦虑。尤其是看到群里的人说他和他朋友要搞承包核酸检验的千万级大项目,再看看自己,一种自卑感迅速从头弥漫到脚。但又无法改变现状,时间快速流逝,速度快赶得上卡里的钱了。虽然我看上去宅,但我往年还是有不少时间会去别的省市,现在哪都去不了了,老家都去不了。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的耳机竟然没法用了,戴不出去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外皮一大块一大块地掉,这有点说不过去。千把块钱的东西,用的竟然是这样的工艺。这在人造革领域是最烂的一种,布基外面一层塑料皮纹,英国人原来也糊弄。

以前我们农村的集市上的皮夹克、皮鞋、皮腰带用的也是这种工艺,非常不耐穿。树丛里钻一下,草地里走一走,衣服和鞋上就满是伤口,无法修复,苟延残喘,无地自容。这多像我廉价而脆弱的人生。
我买的这是三代,三代比二代好一些,二代比三代还要闷。还有一个诡异的事,淘宝上便宜的山寨货比正版的声音更通透一些,有个年轻人看到我的耳机他买了个200块的,效果很好。因为它的海绵较厚,也紧,我一直拿它当降噪耳机用。在公共场所它还是能够隔离一点噪音。
在家里我用的最多的还是KOSSPP。这款和我同龄的耳机在舒适度、价格、性能方面做到了完美。我买的时候正版的不到200。窦唯老师有很多骑电动车被路人偷拍的照片,有好几张里面他都戴着这个耳机。除了我和窦唯,好像没看到谁还用这个寒酸耳机。没事的时候,我会看一下这个耳机的官网,它的历史和平面广告都会让人吃惊,可以用伟大、牛逼来修饰。官网上有他们厂的历代耳机,看一看真是赏心悦目:https://koss.com/pages/koss-history

去年我换了一个手机,用了六年的16G的SE1不能用了,换了一个256G的SE2。这个烂手机没有耳机孔,我尝试了一下在网上买一个看上去像苹果蓝牙耳机的小耳机,买了XM的。换了两幅,都是左右经常断线,看来这种廉价的分体的耳机技术还不成熟,或者说XM的代工乡镇企业技术不到家。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我耳朵孔小,它总掉下来。现在把这些烂货都退掉了。在街上,经常看到时尚的年轻人戴着这种畸形的小蓝牙耳机,不知道他们的会不会断断续续,真的像正常耳机一样流畅吗。
其他的品牌的轻便蓝牙耳机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美国一个叫 JlaB的企业做了一个复古蓝牙耳机,这个厂的名字放在我们的语境中看上去不太文明。它的左右喇叭是有线连接的,所以不会断断续续。很便宜,一百多块钱。这种橙色也蛮漂亮,很像40年前的产品。现在的科技产品都喜欢搞白色的,所以这个显得很另类。

有一个电视剧叫《德国83年》,还有《德国86年》、《德国扒灸年》,它讲的是一个东德的哥们被安插到西德做间谍,当然,最重要表达的东西还是黑我们东德的。他到了西德后,买到了一个二手的随身听,随身听上的耳机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听到了西方腐朽的音乐,脸上露出了资本主义的笑容。这个电视剧里面用了大量的柏林电音。东德垮了之后,很多搞音乐的都去东德演出了,苦心经营的精神食粮一夜之间就被资本主义给腐化了。所以还在制造和吸食高级精神食粮的国家需要注意。这种高级精神食粮不堪一击。

这个JlaB耳机勉强能用,有三种音效,一种是均衡的,另外两种是加重低音的,但加重后不够通透。它外面用的是海绵,隔音效果不好,只适合在安静的地方用。续航也不太行,最多十个小时左右。马歇尔的电池大,可以用一周。大多数的时间我都在听博客,对音质要求也没那么高。人到了中年,会很在乎音质,尤其是低音。而且这些老头只听耳机或者音箱的试音碟,《渡口》、《加州旅馆》是这个群体的最爱。一个家用电器,倘若一生都在被使用者测试性能,不知道是家用电器的悲哀还是使用者的悲哀。
出门还是要用马歇尔。淘宝上有马歇尔耳机的替代皮套卖。同材质的二十多,真皮的80多。但这些廉价的淘宝货有个问题,它不是像原版的一样卡上去的,而是后面有多余的皮,直接把前面的塑料包起来,而且它中间用的是网,这样有一种浓烈的廉价感。我感觉这种东西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淘宝上也很容易买到薄的羊皮,于是买了块0.4毫米厚的羊皮,二十包邮。

我喜欢皮的东西。我的包、鞋。衣服大多数是皮的。最老的一个双肩猪皮包用了十四年了,和新的差不多,还能用几十年,非常环保。布的和新材料的就不行,几年就破旧了,只能扔掉。皮夹克也耐用。我们山东给外国代工皮夹克,有些尾单或者瑕疵品特别便宜,亚马逊两三千的,300块就能买到,而且是那种特别厚的做旧牛皮的,不是百货大楼那些海宁货。网络上的人热衷环保,我看到还有去麦当来抵制鸡肉的,这样的环保不管从过程和结局来讲都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起码在200年内不会有实质的进展。与之相对的是,人们将研究出更美味更能长肉的鸡。
这块皮是河北的,河北有几个地方专门做皮子。猪皮、牛皮、羊皮这三种是最主流的。我们华北平原,杀猪杀牛杀羊基本都要剥皮,皮有专门的去处。我现在所在的中南地区,除了牛,其他的皮都和肉连在一起。在这里想买一块纯粹的羊肉都不好买。肉吃掉,皮子做衣服和生活用品,这是很合理的。
我把原装的耳机皮撕下来,按照这些烂货裁出了如下几块小的皮子,大约有五毫米的出血,其实2毫米就够了,但我怕手艺不行,没有了修改的余地。缝的话没有太大的难度,这个比较薄,不需要用针锥先钻孔,直接用针可以扎进去。一般缝皮具的会用两个针,左边扎一针,右边扎一针,内外都有锔子,解释一些。我没那么多时间,用的是最简单的横着缝的针法,不需要那么精细。




因为尺寸大一些,填上里面的海绵后,还是有些松垮。这种松垮将为耳朵带来无比愉悦的生理体验,比原装的硬邦邦的塑料感好多了。贴在耳朵上,仿佛被一双温柔的大手捂住了耳朵。正面没问题,反面就比较麻烦了。原装的用一种胶严丝合缝地贴在塑料边框上,很薄。这种皮子要厚一些,而且我没办法做到严丝合缝,也没有那样好的胶。我小范围的试了502,快速粘接胶,效果都不好。502甚至差点把皮子面给毁掉了。后来选择的是AB胶,我们农村俗称“哥俩好”。这种胶软一些,而且干了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切削。


这里用的方法是先粘四个边,粘了后用长夹子夹住,四个边粘好了之后再粘角,然后用刀子削平。最后的效果看上去并不好,背面削的破破烂烂,如同人们回家后的生活。好在我们不需要总把背面展示给别人,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背面”是什么样子。而它正面,是完美的。

注:我自己已经审了一遍。
魏晓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最简单的把普通耳机变成蓝牙耳机的方法 (2人喜欢)
- 油画原作出售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