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之路07 谈婚论嫁
工作以后找对象,觉得合适的话往往很快就结婚了。国庆长假最后几天,我去日比山小镇找S玩。不在家的时候老妈已经和老爸初步商量好了结婚的好日子——今年5月中下旬或者十一假期,让我俩商量后二选一。我们没打算这么早,但是觉得也没必要在这点上违抗父母的意思,反正也就早晚的事。综合考虑后,觉得10月初可以接受。据老妈说老爸想5月份(至今不大理解,但也没再当面问过为什么),我觉得太早了,而且临近高考,到时恐怕S顾不过来。最后当然还是听了我们的。
然后,就发生了很离谱的事——S家要我的生辰八字,我自己都不太清楚。S让我觉得可以一起走下去的原因是三观相同,而不是八字相合。老妈也很不高兴,说如果S老家的什么大仙算出来我们不宜结婚难道立马分手?又或者适合结婚的好日子不是十月初,难道再改?
在见到S爸爸之前,从老妈的描述来看,应该是挺好相处的人,事实也的确如此。只不过我以为他会和老爸差不多开明程度,实际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当然,就像老爸说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一样。最终,S做了家里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弃了这个环节。
这个环节搞定了,事情还没完。苏州结婚流行“两家并一家”,记不清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约是独生子女这代开始结婚的时候吧,我猜。这种形式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女方父母多了和女儿以及孙辈相处的时间,当然一般也会帮忙带娃。危险之处在于,因为孩子的姓和抚养问题、居住问题等等吵到家庭不和甚至离婚的也有。这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博弈,如果大家一开始就把目标设定错了,结局自然不会好。S家表示入乡随俗,只要不是做上门女婿,并家就并家,毕竟不用给彩礼。
“并家”被批得很厉害,看似提高了女方的地位,问题确实也不少。不过我们没准备结婚后两边轮流住(目前是不具备条件,以后有条件了就住出去),也没承诺说一定要生两个娃。约定了第一个小孩跟S家姓,无论男女;如果生二胎,就跟我家姓。假使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是男孩,S家不可反悔。
然后就要决定是在苏州还是S老家办婚礼。一开始S爸妈大约是想回老家办的,那我家就只请亲戚吃饭,老妈也能接受,乐得轻松。如果这样的话,S家的经济压力就不小。时间有点久了,我也记不清中间双方力量是如何转化的,总之最后是变成了两家一起在苏州办,分别负责各自的亲戚朋友。听上去还不错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预订社区公建房。商议好这些是7号,8号社区一上班老爸就去问了,得知我们选择的“黄道吉日”早就被定掉了。如果为了省钱,也可以改日期,老妈表示不可以。于是只好另外定自己搭的棚子,一下子多了几万的支出(没事,我已经攒好了)。
吸取了这个教训,S就想把拍婚纱照早点预订好。其实按照我的想法,啥时候都休息去领个证就行了,婚礼越简单越好,婚纱照我就想领证那天拍张正式一点的合照就行,很烦为了拍而拍——像个牵线木头人一样地被拍一天,假笑到肌肉僵硬,修图修到估计我妈都不认识,真的没啥兴趣。但S觉得形式还是要有,于是定了感觉还不错的婚纱摄影店里最普通的套餐。
经由这些不得不打起精神好好应对的事情,我发现看似弱势的老妈才是我家的核心(外婆也是,过去和现在)。我老爸依旧固执,S爸爸有点传统,但都算比较开明。不管怎样,我俩和双方父母都认同:今后怎么生活是我们两个人的事。很多事情父母都让我们自己做主,我感觉这样挺好的,我们会比较上心,父母也可以省点心。
真的就是这个人了吗?在开始商议结婚各种事情的时候,我和S认识才三个月(如果把闲聊的一个月也算进去的话),我并没有把握。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在一年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都很好地把遇到的问题解决了,那么S确实值得共度余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我们两个人之间或者两个家庭之间无法调和的事情,那么就分开,只要还没领证没有娃就不要紧。
抱着这样的想法,就大胆地往前走了!到目前为止,S做得还不错!

木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智齿崩坏 (3人喜欢)
- 典型和不典型的一天 (4人喜欢)
- 产假余额为零 (5人喜欢)
- 相约星期二 | 祸兮福兮
- 2024年终回顾(简易版)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