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捷智部•敏悟卷•0682黄怀信•修船


译文
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两浙进献了一艘龙船,长二十余丈。龙船的上层是一套“总统套房”,是专门给皇帝出游准备的。
但是这艘船因为年久失修已经不能再发挥它的功效了,想修理呢,却因为船在水中不能施工。
一直到了熙宁年间,宦官黄怀信提出了一个方案。
在金明池北边再挖一个能够容纳这艘龙船的大池子。在池子底下安置木材,然后将汴水引入大池子。龙船牵引到木材之上,再抽干池子内的水。
等到船体修补完毕以后,再引水将船浮起,抽去下放木材。建一个大船坞用来安置龙船,使龙船不再经受风吹日晒。
[述评译文]
苏郡葑门外有座桥名叫尽渡桥。
传说以前因水势湍急,无法建桥。有人就设计了一套方案,在河边的地上先建造一座桥。待桥建成以后,就疏浚使河改行于桥下,将原来的河道封死。
这样才使人来往方便,桥名为“灭渡”。
这座桥既漂亮又结实,到现在还是那么壮观。
也有人说是鲁班现身建的这座桥,就和修船的事差不多。
原文
宋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宫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
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汴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入澳中水。
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述评]
苏郡葑门外有灭渡桥。相传水势湍急,工屡不就。
有人献策,度地于田中,筑基建之。既成,浚为河道,导水由桥下,而塞其故处,人遂通行,故曰“灭渡”。
此桥钜丽坚久,至今伟观。
或云鲁般现身也。事与修船相似。
补
两浙,浙东和浙西的合称,隶属于五代十国吴越国。吴越国早早就向北宋称臣,这个船大概可以理解为贡品。
熙宁,北宋神宗赵顼使用的年号。这个年号使用的时候,已经离吴越国彻底并入北宋大概一个世纪了。这艘大船打个折扣也得有七八十年了。
金明池,位于东京汴梁城外,是北宋的皇家园林,也可以用于水军的演练。
感
我看到这个故事就觉得,那船质量挺好。
小一百年的船,修修居然还能用。
这艘船,看样子是能够保存到靖康年间的。
这艘船,见证了北宋的兴衰。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