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歪想——假如郭芙蓉没在同福客栈留下呢?
最近重温《武林外传》,一些情节和想法从大脑里冒出来。如果当初,小郭没留在同福客栈,坚持去闯了她想的江湖呢?
一想到这个可能,我就很激动。
不留在同福客栈,同福客栈只是她投宿的众多客栈中的一个,客栈里的人也只是她闯荡江湖时遇到的好心人中的几个。离开宁财神给她投放的同福宇宙,带上她的剑,和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从一个没有什么江湖经验的“雌雄双侠”,到从刀林剑雨里归来的郭女侠。
她记好了在同福客栈学到的知识,客栈不点灯不一定是黑店,行侠仗义也要摸清前因后果。她让小青(小郭丫鬟,雌雄双侠组合的另一个成员)回家告诉爹娘,自己要认识江湖。然后,毅然走进她自己的江湖。
她不再用雌雄双侠的名号,毕竟已经成雌雄双煞了,我们重名声的小郭郭怎么会再用呢?还是用“芙蓉女侠”吧。
芙蓉女侠的江湖经验几乎为零,虽在同福客栈受到一些教诲,却还是有限,况且那时还有小青在旁,诸事也有个照应。现如今孤身一人,万事只能靠自己,摆不了大小姐的架子,吃了不少苦头,像没算好脚程错过客栈,只能在树上窝一夜;大暑天里好不容易遇到茶棚,却是个下蒙汗药的强盗窝;原以为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却没想被人利用了侠义之心,只好来回奔波几百里找出真凶、赔礼道歉……
自然也会遇过江湖上的好儿女,大家一见如故,在湖边围着篝火美酒,畅谈畅饮,酒兴上来时,和着篝火挽剑花。火光在郭芙蓉的眼波里流转闪烁,正是半醒半醉时,满湖水色十分倒有九分在她眼里,满是风流潇洒,一不小心就偷了在座人的情。
于是第二天,又多了“顺路同行”的少侠们。
江湖人几乎都有门有派,郭芙蓉一不想仗老爹势,二不想丢老爹脸,只说自己师承福建某门某派,师傅派自己下山历练。
她迅速的懂了江湖不是那么好混的,自己虽然有些功夫,却也好不到哪儿去。自保可以,要出人头地、混出名声却是难的很。除了每日多加半个时辰练习,也下定决心回家后让郭巨侠好好指导。
行走江湖也需要银子,芙蓉女侠刚出江湖时不懂柴米油盐贵,没多久就囊中羞涩,甚至吃饭住宿都成问题。这种时候,只好在城隍庙、野外老寺凑合一晚,至于吃食,逮个野物还是能行的,只是剥皮拔毛不熟练、手艺不好而已,倒也饿不着肚子。
后来发现抓山贼有赏金,芙蓉女侠心里合计,一般山贼功夫不及她,这活儿有钱拿还能向家里报平安。所以后来一到新市镇,便先去打听附近有没有山贼、赏金如何。一来二去的,拔了不少小山寨,还有了个诨号“赏金芙蓉”,以至于后来,竟鲜有人记得“芙蓉女侠”了。
“替天行道!”话落,郭女侠袖手一挥,寒光闪处,又是一山寨强盗俯首跪地,哀嚎着“女侠饶命”。小郭半倚半坐在门口的山石上,山风见证她的好心情。她嘴里哼着“山路十八弯”,看着随晨光急急赶来的本地捕快,心里盘算着加上这笔赏金能不能买匹马。
有马后,郭芙蓉方便了很多。这匹马比起六扇门的官马差不少,却陪她走过了最多的地方:他们一起到过蓬莱岛,看云雾蒸腾;到过关外,看林海雪原采野人参;去过南岭,在森林里找救命的药草;去过哈密卫,见远在汗国的朋友;他们还奔驰过蒙古草原,在西安游过花灯……
闯江湖的那几年,每一年中秋节、过年,郭芙蓉都会赶回家,先是飞扑进娘怀里撒娇,然后求娘去和她爹说好话。等见了郭巨侠,只怯生生喊声爹,便像个小鸡崽子立在一边。还得是她娘冷了脸生了气,她爹才和缓了脸色,不似先前板着脸。
一回家,郭蔷薇就跟黏皮糖一样跟着她,缠着她让她讲江湖上的故事。她被缠的没办法,就把在别处听来的书再给郭蔷薇讲一遍。
有一年中秋回家时,她爹说她近几年江湖经验有了,功夫也长进了,愿不愿意成为六扇门密使。小郭说要考虑考虑,没想到第二天她娘就差人在书房放了一摞书,亲自给小郭讲课。
后来,“赏金芙蓉”变成了“钩子芙蓉”。
钩子芙蓉也会有自己的传奇。
(武林外传里,郭芙蓉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她对世界好奇心很大很大,所以离家出走好几次。我很想满足一下我的私心:如果她没留在客栈,去认识江湖上的英雄、坏蛋,去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会是怎样一个潇洒飘逸的郭芙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