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倾城之恋》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听惯了张爱玲讲功利将算计,忽而依附和凑活之间,一切消失之后,剩下的会不会是我们的真心?我不觉得范柳原不爱流苏。虽然范柳原爱的是自己这点不错,他一开始便是以精神恋爱去要求流苏的。但深知这点做不到,要么便爱上情爱本身,痴媚下去,要么便远远离去。我想流苏大约不爱柳原,至少,不是读者所理解的情爱。流苏作为特色是低头的传统中国女性,他似乎不懂得情爱,而只觉得饭票、钱财、视为家人正妻是爱,而客气话、情话是糊弄人的。她只能够理解中国人的爱情——恩爱。她不为“我爱你”“你看得见窗外的月亮吗?”而打动,而是在柴米油盐之中,浆洗缝补过活之中,感受到厮守和共患难的爱。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去看了那个焕发于毁灭之中的真心,那道墙。最后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情节是,流苏爬到柳原的身边,隔着棉被拥抱他。他们握着彼此的手,把彼此看得透亮。仅仅是一霎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也够坦恩在一起和谐的活个十年八年。流苏谅解了柳原的风流玩弄背叛,柳原谅解了流苏的不解情爱世俗功利。
如果我是作者,我也许会让城市在柳原最后一次提及“死生契阔”的时候再次倾倒。到了最后,流苏仍不爱他。流苏始终没明白身不由己的无奈,尽管她一生便从来不由己。我要你理解我,我只能顽固而勉强的这么说。也便就不难理解,最后两人活成了上海大宅里的样子。
他朋友说起,她说范柳原从来也不爱流苏。我俩一路争,却也没有结果。
后来想想,觉得何必纠结于爱不爱真不真呢?我们早已是世俗中无可洗净的人,装进套子里规训下的人,我们只懂得权衡利弊,有时被引诱,但更多时候难以触动真心。我们可以包装叙事,可以说这是挡不住的缘分,也可以大方祝福,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之人。自知难以付出百分百的真心,也深知我们和这世上大多数人难以契合,却还是心存幻想,明知都没有可能,却还是在戏弄之中感到失落。渐渐聪明的,找一个道德自洽的地方藏起来,希望有一天打开窗户的时候,能够风轻云淡。仅仅是失落而已,倾一座城也得不到的,不必非要的,没有便没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