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供应链企业,比拼的是什么?
HI,大家好,我是陈德义。在上一期的视频啊,我在后面提到了汽配供应链,内容发出去之后呢,就有一个朋友过来跟我聊天,说你觉得这几家汽配供应链当中,谁能走到最后?
我跟他说:这几家的创始人,我都没见过,也不了解,所以也不好评判。你怎么看?出于自媒体的敏感,我又把皮球踢给了他。
他笑了笑说:这要看这几家当中,谁的格局更大一些。
我接着问:你说的格局是什么?
格局的竞争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跟我举了一个朱元璋的例子,话说朱元璋在元末时期,有两个劲敌:一是在西面的陈友谅,他的地盘和兵力都比朱元璋要大。另一个是在东边的张士诚,他的财力也比朱元璋要大,他原来是一个盐商,又占据江浙沪这个比较富裕的地方,所以实力也不弱,但是兵力呢不如陈友谅。
当时摆在朱元璋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先打强一点的陈友谅,二是先打弱一点的张士诚。朱元璋的手下有不少人建议应该先打张士诚,因为张士诚的兵力要比陈友谅要小,所以先把小的吃掉,自己的势力就会壮大,壮大了之后再来对抗陈友谅,那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但朱元璋说不能先打张士诚,而是应当先打陈友谅。陈友谅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这个实力,是凭借他个人的能力的。而张士诚能有今天主要不是凭借他个人的能力,而是主要凭借他自己的资源。
张士诚是个盐商比较有钱,能够招兵买马,而且他所在的江浙沪也非常的富裕,所以他能够凭借自己在后勤补给这方面的优势,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但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此人器小,这里的器小指的就是格局。随后朱元璋又说,而器小则无远图。
如果打陈友谅,张士诚是一个商人,他会坐山观虎斗,等着鹬蚌相争自己得利。但陈友谅不一样,如果我们先打张士诚,他会立刻意识到,一旦把张士诚给打败就会对他形成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当我们打张士诚的时候,他一定会出手打我,到时候就会形成腹背受敌两边夹击,这个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如果先打陈友谅,虽然他的实力比我强,但是张士诚一定会隔岸观火,所以打陈友谅还有点胜算。但是打张士诚呢,一点胜算的可能都没有。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最后在潘阳湖把陈友谅给打败了。后面再收拾张士诚,也就比较容易。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者之间的竞争看似是兵力的竞争,其实是格局的竞争。
从朱元璋的故事看汽配供应链
听了朋友举的例子,我就问他:那你觉得现在的汽配供应链当中,谁是朱元璋?谁是陈友谅?谁又是张士诚呢?
他说:我跟他们也都不认识,所以也不了解,但是从汽车配件这个行业的属性来讲,谁都不可能是朱元璋。
我问为什么?他说:你知道成为朱元璋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大一统,意味着垄断,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集中度很高,但是决定一个行业集中度是否高的因素是行业的竞争效率。
从目前来看,只有互联网的企业,它们的竞争效率最高,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垄断,你像有些排第一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市场份额可以达到80%甚至90%以上。
而汽车配件不一样,这个行业的竞争效率还是非常低的,从生产到流通到交付,这个周期是非常非常长的。所以这个行业是高度分散的行业,是也不太可能出现垄断的。你像汽车行业,传统的汽车品牌能占到市场份额的10%,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汽车后市场。
随后我问他:那你觉得未来的电动汽车能打破这个10%的界限吗?
他说这个是很有可能的,过去的燃油车竞争效率低,是因为利益的链条实在太长太长了,汽车厂家是不直接和用户发生关系的,但现在的电动汽车不一样,它直接跟车主发生连接,所以竞争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我听了若有所思的问他:那你觉得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率呢?
他说:这个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格局,但格局这个事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来难的。
我又接着问他:那这个难是难在什么地方?
三个难以突破的局限
他说:这个难是因为个人的认知永远是局部的认知,不可能有全局的认知。而自己的认知呢又受时代、环境、自身的局限,所以这个局很难破。
第一:时代的局限
比如时代的局限,有些汽配人他是行业的老炮,在行业干了很多年,他的很多认知是受过去的经验所支配的。但现在的时代变了,有很多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放在现在就不一定能够适用了,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如对新生事物的不敏感,并且还会产生对抗的情绪。
举一个生活当中常见的例子:你看现在很多超市在结算口都配有自助收银,但很多人宁愿在人工通道上排队,也不愿接受新事物,这个就是受时代的局限。
再比如有很多老人家里囤了很多旧东西,就是不愿意扔,这个也是受时代的局限。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年代,物质一直都是匮乏的,而对于新时代的人来说是没有那样的时代记忆,这是第一:时代的局限。
第二:环境的局限
环境的局限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
现在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疫情一直没有结束,并且还时常复发,这个时候是非常考验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纠错能力,因为这样的环境在过去在西方都没有可以借鉴的对象,所以充满了很多未知,这是自然环境的局限。
另一个技术环境也是一样,现在电动车高歌猛进,而电动车的售后呢,又和燃油车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同样是没有可以借鉴的对象的,只能是“走着瞧、等着看”,这是环境的局限。
第三个:自身的局限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认知的盲区,而这个认知的盲区呢,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知道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们无法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你看在现在的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很多世界上顶级聪明的人都极力反对做冒险的尝试,如用人工智能来消灭人类疾病,用基因编辑来改变基因的序列,在外太空留下人类的细菌等等……
这些尝试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在黑箱里操作,我们根本不清楚这些尝试会带来些什么,就像开盲盒一样。有句话说:恐惧源于无知,所以这些顶级聪明的人类,正是意识到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所以在对很多事情上都处于保守的态度。
以上三个方面的局限是很难去突破的,除了多学习、多思考、多经历、多看世界以外别无他法。
交流有感
听了朋友的言论,我一下子有点悲观起来,感觉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无能为力,我们一味的想控制一些事情,但往往很多事情不受我们的控制。
朋友似乎也看穿了我的困惑,对我说:虽然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无能为力,但是我们人类身上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自己的能力边界,只要在自己的边界内去做一些事情,那很多事情是可控的,如果有不可控制的事情出现,那一定是自己的认知还没有达到,这何尝不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呢。
听了朋友的话我又有点释然了,并且还想通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格局这个事情啊,其实就是自己还没有显化的命运,而我们的命运,其实在做很多决策时就已经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END---
作者:陈德义,公众号:【汽车后市场访谈】
知识最好的应用是表达,关注公众号【汽车后市场访谈】,或者主持人微信deyi008,表达出你的观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