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冠病历程 - - 康复篇
确诊第二十三天:23/3/2022
一夜好睡。今日症状:咽喉处轻微的不舒服。
确诊第二十四天:24/3/2022
一夜好睡。今日症状:咽喉处轻微的不舒服。
如前所述,我开始有意识性地做些身体的恢复运动。这主要包括2方面:
1. 体力锻炼, 没有感染之前,我每天早上做1-2个小时的运动(包含慢跑1个小时)。现在我把之前连续性1-2小时的运动分阶段性地进行,比如有所氧操15-2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且运动的时速度变缓。之前的慢跑1个小时改为走路(不是快走)40分钟,尽量一天上下午各一次。
2. 肺部的练习,这个疾病的最大的伤害就是肺部。因此,利用深呼吸的方法增加肺部功能的训练。
3. 心情练习,心情好,睡眠好,相应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尽量把自己的意识不要关注在这个病情上。 早早地为自己休息前做好准备,不接触任何电子、网络设备,做些简单的四肢运行,听一些轻音乐(我会听一些睡眠引导的冥想音乐,通常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确诊第二十五天:25/3/2022
一夜好睡。今日症状:咽喉处轻微的不舒服。
确诊第二十六天:26/3/2022
一夜好睡。今日症状:咽喉处轻微的不舒服。
确诊第二十七天:27/3/2022
昨天后半夜因咽喉痒醒来一次。今日症状:咽喉处轻微的不舒服。 你发现你检测也呈阴性了,所有的症状也基本都没有了,吃饭、睡觉、体力、思维或许你都感觉已经和之前一样了,但是你就是无法像得了一场重感冒好了哪样,一切原样照旧。这些就是所谓的冠病后遗症吧,比如我依然还有一小点咽喉处轻微的不舒服(尽管不是全天候),在几个夜晚连续的安睡以后,还是会突然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夜晚被这个不舒服折磨醒。网上很多报道是关于冠病后遗症的,有的说的还很可怕,甚至还拿当初的非典病患后遗症来说事。
就这个后遗症的报道,首先我们要阅读科学家、医学家追踪、研究后的报告,而不是被多媒转载以后以讹传讹后的报道,或者某些“挂着医生”的招牌出来“招摇撞骗”的说法,我这样说主要目的呼吁大家不要听,不要看断章取义后的信息,文章、视频,尽管有些是戴着医学专家的帽子出来说的(比如我在某个“医生”视频中听到,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什么什么症状,这个“大多数”听者要怎么认为呢?医学上研究的报告中提到“大多数”是根据追踪的患者人数来讲的,并不是所有患者,可是这个视频中的“大多数”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基于所有患者来讲的,这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引导)。
举个例子:今天我看到一则来自于日本的一项调查报告(真伪我们先不辨别)。
标题:调查显示,半数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出现后遗症
接着内容中这样写道:
东京都世田谷区针对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实施的调查显示,表示“出现过”和“(现在还)有”后遗症的受访者比例合计约达50%,从具体症状来看,嗅觉障碍最为突出。
世田谷区根据截至2021年4月15日区卫生所收到的感染通报单数据,向大约9000名既往感染者提出希望配合参与问卷调查的请求。7月到8月期间,共计收到3710份有效回答。
我想请问一下,当你看到标题时会怎么想?半数,冠病感染者一半的人数都有后遗症,多可怕啊?接着我们冷静地来分析一下,标题中的“半数”到底是怎么来的?根据内容我们了解了向大约9000名患者发出的调查问卷,而实际上收回3710份有效问卷,这个“半数”是基于3710的总数来说的,并不是9000,更不是日本的所有患者。除此之外,这个报道中明确地说到“出现过”,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半数”之中,又有人是“出现过”现在没有了这些症状的,这个人数是多少呢?报道没说。解释到这里,我想也不必再多说下去了,大家应该在心里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了吧。可是有些人就是只看标题就到处宣传去了,我们的医生、医学专家有些也是不负责任到处宣讲,这些无形地都加重了人们对这个疾病的恐惧。
其次就是我们要认真地、客观地解读这篇后遗症的研究报告:比如这些报道里百分之几有这样的症状,另百分之几有那样的症状,还有百分之几有其他症状。多少人在访之列?地域?所在环境?年龄阶段?性别比例?个人饮食?感染的哪种类型的病毒?感染症状?感染的程度?接受药物治疗了吗?接受的什么药物治疗?感染之前的身体状况?转阴之后自我的健康意识?有其他疾病的药物服用吗?等等,除了这些我还能再继续问出一大堆问题,就这些不确定性地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决定后遗症出现的轻重、时长等状况。我举个例子来讲,咽喉疼痛、咽喉干臊、咽喉痒、咽喉有痰、咽喉不适是冠病感染者的典型症状(无症状的、特殊个案除外),每个人的情况有轻有重,都不一样,假如说转阴以后,有的人注意保护、调理,很快这个症状就消失了,而有些人毫不在乎地继续喝冷水、吃辛辣的食物、熬夜,你说这些症状怎么可能一时半会儿会改善呢?比如有患者之前就有咽炎,经冠病感染以后又加重了,即使转阴或几个月过去了,或许患者还保留着这些症状。
“肺纤维化”可能是这个疾病中讨论最多的,应该也是多数人担忧的,其实“肺纤维化”是可以通过心肺功能的运动逐渐恢复的,非典期间跟踪出院的康复者,他们在定期地坚持心肺功能的运动6个月-12月后,都已经恢复了。
另外,就是报道中没肯定与绝对的用词,我们看到的词汇都是“可能引起”、“可能导致”,因此我们也不必太过于紧张,科学家、医学家他们只是基于一个小的范围、局限性地对此做出的调查,况且所谓真正的“后遗症”是要有10年的跟踪期的。至于这个“后遗症”的出现因人而异,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自我调节,运动、好心情是关键。正如我之前所说,如果你的定力不够,关闭网络,杜绝任何负面新闻。 如果你仍然发现自己给自己增添了许多莫明的恐慌,导致睡眠不好、或心情郁闷,那我建议你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指导,通过专业引导把自己的意识不要集中在这个疾病上,舒畅你的心情。
最后,祝各位患者也祝我自己早日康复,恢复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