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cp]FROM 埃里希•弗洛姆
爱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人具有天赋的理性。他是了解自身的生命体,他了解自己、他的同伴、他的过去和未来的趋向。这种对他自己作为一个孤独的实体的认识,对他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的认识,对不由他的愿望而出生又违背他的意愿而死去的认识,对他的寂寞和孤独的认识,对他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无能为力的认识,所有这些都令他感到孤独和隔绝的生存状态是不堪忍受的监狱。如果他不能从这个监狱中解放自己,从而达到以某种形式与人们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他就将变成一个疯子。
孤独的经历引起人们焦虑。的确,它是焦虑的来源。…在这之后,它引起羞耻感和罪恶感。…没有被爱重新结合的分离意识是羞耻感的来源。它也是有罪感和焦虑的来源。
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的囚牢里解脱出来。未达到这个目标的绝对失败,即意味着“疯狂”,因为全然孤独的恐慌,只能由与引起分离感的外部世界彻底脱离来克服,因为引起分离的外部世界对他已经消失了。
人面临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这些回答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个人所达到的个性发展程度。…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方式在于各种迷狂状态。…酒精…药物…杏…在当代西方社会,群居也是盛行的克服孤独感的方式。…
对摆脱孤独的结合的探讨必须有个回答,假如没有更好的方式,那么民众一致的结合便成为主要的方式。…多数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一致。他们在幻想中生活:他们遵从自己的意志和爱好,他们是个人主义者,他们得出的作为他们自己思想成果的主要观点与大多数人相同纯属巧合。…
日益明显的消除差别的倾向是与平等观念和平等经历密切相关的…
除了把一致作为一种解脱分离带来的焦虑的方式外,还必须考虑当代生活的另一个因素:工作程序化和娱乐公式化的作用。…
达到结合的第三种方式在于创造性活动—或是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或是工匠的创造活动。在任何创造性工作中,有创造性的人都把自己同物结合起来,这里的物代表他身外的世界。…在生产活动中达到的这种一致不是人际的协调,在迷狂的融合中所达到的这种协调是倏忽即逝的,由一致而达到的协调不过是虚假的协调。因此它们仅是生存不完全的答案,圆满的回答在于达到人际的协调在于我与另一个人融为一体,在于爱。
这种对人与人之间融为一体的渴求,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的动力,…然而,倘若我们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称为“爱”,那么,我们会发现一系列困难。融为一体的结合能够通过不同的途经达到,而这些途经与各种形式的爱所共有的东西都同样重要。它们都应称为爱吗?或许我们应该把爱一词仅留给一种特殊的结合:那种在东方历史上一切伟大的人道主义宗教和哲学体系中的理想美德的结合? 由于存在语义上的困难,回答只能是武断的。重要的是我们谈及爱时知道我们所说的是哪种结合。是作为对生存问题成熟的回答而提及的爱呢,还是可被称为共生性结合的爱的那些不成熟形式… 共生性结合类似母体与胎儿的关系,有其生物学形态。…
共生性结合的被动形式是屈从,或用临床术语说是受虐狂。这种受虐狂用使自己成为另一个支配他,管教他,保护他的人的一部分和附庸,来摆脱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分离感,…共生性结合的主动形式是支配,或用心理学术语来说与受虐狂相对应的是虐待狂。这种虐待狂想通过使另一个人成为自己的重要部分来摆脱孤独和禁锢感…
与共生性结合相反,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在爱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状态: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个性。
…爱是一种活动…在积极影响的活动中,人是自由的,是其影响的掌握者;在消极影响的活动中,人被驱使,是其并没有意识到的动机的对象。…爱是一种行为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行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决不能作为强迫的结果。
爱是一种活动,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是“永恒的”,而不是“坠入情网”。用最通俗的方式可以把爱的积极性表述为: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何谓“给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简单的,但它的实际意义非常复杂和含混,最普遍的误会是设想“给予”即“放弃某物”,是丧失、牺牲。…非创造性倾向的人感到“给予”是贫乏的。多数这种类型的人因此拒绝“给予”。…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完全不同的意思。“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
作为“给予”行为的爱之能力,取决于那个人个性的发展。爱以达到突出的创造性的倾向作为先决条件。在这种倾向中,人便克服了依赖性和自诩无所不能的自恋妄想症,摒弃了剥削他人和守财之欲望,从而产生了对他本人能力的自信心和依靠自身能力达到自己目标的勇气。…
在“给予”的因素之外,爱的主动性明显表现在这样的事实中,即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关注和爱心包含了爱的另一方面,同时也是责任感的表现…假如没有爱的第三种要素—尊重,那么责任有可能蜕变成支配和占有。尊重不是害怕和畏惧…它按本来面目发现一个人,认识其独特个性…爱是自由之子,绝不是支配的产物。…
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尊重他,爱的责任若没有了解作为导向便是盲目的。了解若无关心为动力,便是一句空话。了解有多种层次,作为爱的一个方面的了解没有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本质。只有当我能够超越对自己的关心而按其本来面目发现另一个人时这种了解才能完成。…了解还有一个与爱的问题有关的更基本问题。同另一个人结合以便超脱分离的苦恼,这种根本需要是与人类所特有的欲望—即了解人的秘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了解秘密的极端方法,那就是全部能力超过另一个人,
…了解秘密的另一个途经就是爱。爱是对他人的洞察力在这种洞察之中,我了解秘密的渴望由结合而平息。…
“认识你自己”,表达了渴望认识我们自身和认识我们的同胞的愿望,这种渴望是一切心理的主要动机。但因为认识的是人的一切,认识灵魂深处的秘密,这种愿望永远不会因一般的认识—仅仅是思想上的了解—而满足。即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水平提高一千倍,也绝不会彻底了解自身。我们对自己来说是个谜,正如我们的同胞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一样。爱的行为是充分了解的唯一途径,这种行为超越了思维超越了语言,它是达到结合体验的大胆尝试。然而思想上的认识只是心理学上的认识,是在爱的行为中充分了解的必要条件。为了真实的发展另一个人更确切地说为能消除幻觉,消除我对他存有的不合理的歪曲印象,我必须客观地认识他和我自己。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才能在爱的行为中认识他最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