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手记 / 西藏(五)普莫雍错蓝冰 推村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村落,连接天堂的入口
从拉萨出发经过羊卓雍错和浪卡子县,我们在天黑之前抵达普莫雍错。在藏地星罗棋布的湖泊中,能被称为"雍错"的只有6个,普莫雍错独占其一,意为“少女的湖泊”。前些年,因为道路建设的落后,没有修通前往普莫雍错的柏油路,所以99%的旅行者错过了普莫雍错。
藏地的湖泊上演极致之美,藏人则在生命的禁区探寻人类的生存极限。听说海拔5000米之上是生命的禁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普莫雍措湖畔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落——推村。在藏语中“推”就是“连接”的意思。
传说这里是连接着天堂的地方,村子很原始很安静,海拔高度已经达到了5070米,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一半,所以又称为是“云上村落”。
村里只有40多户人家,现代文明入侵之前,它长期保持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修通的柏油路,传送来千里外的旅行者和现代文明,但未扰乱推村的宁静祥和。牧民们不急不躁,一湖一村,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延续上千年的生活习俗,用转经表达虔诚,用煨桑祈愿求福。
相比于藏地大部分地区,推村的食宿条件很艰难,只有一家旅馆,提供简单的餐食。而这家旅馆的名字也很随意,就叫5070。
即便是常驻西藏十多年的军哥,住在推村,心里也会打退堂鼓,晚上不出意外的高反了,几乎一夜未眠。所以没有高原经验的朋友们去推村,最好带上氧气瓶,和经验丰富的领队同行。


我们到推村的时候已经是八点多,温度骤降,我赶紧加衣服,兔毛厚外套、羽绒内胆、高龄毛衣、优衣库摇粒绒、加厚冲锋裤,全都给套上了。
穿完以后,气喘吁吁地出门。
但还是错过了日落,别说日落了,连天都要黑了,所以也没能看到蓝冰。暗暗发誓,明天早上一定要早起,在蓝冰下面看日出。
天一黑下来,四周旷野就显得异常压抑,透出一股无人居住的味道。推村的临湖一侧是断崖,更显几分诡异。暖宝宝也冻住了,完全不热。我随便转了一圈,匆匆回5070。
军哥问我想吃什么,又说只有面条。害,只有面条还问我想吃什么?后来我才知道,这边固定的晚餐就是煎蛋面,天王老子来了都只能吃这个。
高反严重的蓉儿妹妹照例没吃饭,中午因为吐得太难受没吃,现在晚上一到推村就躺在床上开始吸氧,也没吃。清汤面条加了个鸡蛋,非常油腻,一言难尽,我完全没胃口,但是为了身体着想,还是让自己吃一点吧
吃完饭之后,终于迎来难熬的夜晚。
海拔5000多,室内没有流动的水和厕所,连喝的热水都紧张兮兮,随便洗漱过后就躺下了。透风的十人间大通铺,用深呼吸维系血氧值。但这已相当不错了,起码床单被套看起来是白色的,每个人还拥有一个保命电热毯。听说几年前来的时候还只能半夜赶回拉萨去住。
5070里,只有十人间大通铺,晚上睡前自然要和室友们聊聊天。同住的一个东北大姐,已经在推送住了一周了。就像她说的,在这边做一切事情都要用上十二分的力气,特别是上厕所,真的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脱裤子的那一瞬间,非常考验人的勇气,稍微蹲一会,几乎就会呼吸困难。
冬天前往普莫雍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5000米高空之上,干冷的风如同刀子割在脸上,加厚棉衣也抵不住刺骨的寒冷。 更何况厕所四面透风,蹲下去了以后再站起来真的特别吃力,一直在大口大口喘气。
别说蹲下去上厕所了,就是脱鞋子脱裤子,也几乎要耗费了大半条命。
可是,虽然说环境是这样的恶劣,但一想到等待我的是湛蓝的普莫雍错蓝冰、平和慈祥的推村村民和震撼人心的高原星空,一切就都释然了。
当然,真的等到晚上一两点钟,我压根不想从床上爬起来,零下二十多度的温度,和万里星空相比,我觉得还是我的命比较重要。
推村的夜很安静,听着门外那风呼啦呼啦地吹,此刻离开被窝,真受不了。

之前看过一部西藏纪录片,叫《第三极》,制作组和拍摄设备在这里遭到极大考验,原计划的航拍和水下拍摄因高寒高海拔而失败。如制作组所言,在这里呼吸,"如同背着40-60公斤大米行走",对任何旅行者都是极大的考验。推荐大家可以看看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第三极上的生命的故事,差异很大的人类生存的故事。
就是有人在这里这样的生活,就是有人不在乎物质生活,就是很穷,就是很美,像我们这样拼命赚钱奔波追求物质生活的人,就只有心里羡慕的份儿。曾经,政府几次想让他们搬迁,他们都不肯,便保留了下来。
推村的房屋都是政府统一修建的,2006年才通电。村里没有学校,小孩子们接受教育要到10多公里的镇上去,近些年还培养出了几名大学生。或许在外人看来,这个小村有诸多不好,也终归是推村人无法割舍的家乡吧。正如推村村委会主任所言:我们并不富有,但我们并不穷。
只在推村待了一晚上,但是看着每一位村民的笑脸,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点点藏人们那种赤裸裸的精神愉悦了。虽然他们可能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但是整个社会环境给我的感觉,的确非常积极乐观。
蓉儿妹妹一晚上都在吸氧,连刷牙的时候都没把氧气拿掉,看起来像是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我也打开了氧气罐,想吸一点儿氧,但是刚吸了一口,氧气直冲脑门,异常难受,所以立马关掉了,看来我不太适合吸氧,还是熬着吧。
大概在这样的高原,人的身体会特别需要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我几乎每两个小时醒来一次,饥肠辘辘,肚子咕咕直叫,于是就一直在喝水喝葡萄糖。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闻到同房间里的东北大姐煮饺子的香味,终于忍不住了,起床从包里翻出来芝士饼干,连吃了两包,这才算是缓过来,睡安稳了。
听说高反分两种,一种是缺氧,还有一种是缺糖,我睡不着大概是因为后者。

如果时间幸运,在这里,不仅能目睹盛大震撼的蓝冰,还能遇上一年一度的赶羊节,场面有趣又壮观。《第三极》纪录片里面就有村民赶着羊群走在普莫雍措冰面上的场景,简直太美了!
冰上赶羊对牧民来说,这是每年的头等大事。每年冬天,到了冬季,周边没什么可以吃的草,但是湖心岛上青草肥美,当普莫雍错彻底结冰时,村民就羊送到普莫雍措湖心岛上,享受一个月肥美的嫩草。
堆村每年的羊群转场时间都不一样,牧羊领头人要先看藏历,结合普莫雍措冰湖的结冰情况,进行数次实地勘察之后,才能定下赶羊的好日子。今年普莫雍错赶羊节是从2月6日早晨开始,因为疫情原因我完美错过。
冰上赶羊颇有讲究,村里的老者凭借多年的经验,反复查看冰面后,选择一条冰封最厚的路线。牧民们用牛粪炉灰延着这条线路撒出一条路,画出一道“羊肠小道”,成为羊群的安全通道。因为牛粪炉灰柔软有黏性,羊蹄踩上去不会打滑。
当太阳出来后,几千头羊在湖边等待,牧民们开始引导羊群延着撒灰的路线前进,去小岛的路程在3公里以上,人们称这为「冰面上的羊群华尔兹」。
有些牧民也会把摔倒的小羊扛在肩膀上或者是抱在怀里抵达对岸,非常可爱。在他们看来,羊是生计的主要来源,无比的珍贵。
如今由于全球变暖,牧民们都说冰面变薄了,即便是有经验的老人也可能选错线路。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冰层断裂,一旦发生,就要立即改道,牧民们提前准备的牛粪炉灰就可能不够,没了灰,羊脚下打滑,就不愿意往前走,只能用岛上的砂石代替牛粪炉灰,为羊群铺路。
当最后一只羊安全登陆,这几千只羊会在岛上生活一个多月,融冰之前,村民再把羊群重新接回村里。
在一年一年的四季轮回中,这样的传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了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