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有暖阳的奥森公园
3.28
我一直对于我妈不支持我读研这件事耿耿于怀。
遂将所有不良词汇加之于她。觉得她虽然受过一定的教育,却仍然是顽固不化的农村妇女;觉得她自私,只是为了让我留在她的身边;觉得她爱慕虚荣,利用了我研究生的名声,却从未给过实质性的帮助……
我对她的怨恨,从离开她身边这么多年来,从未消减过。甚至还与先生说过,我与我妈的自然相处不超过六天就会吵架。直至这次因怀有身孕,我妈过来照顾我。我才知道一个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许多时候根本不需要去解释这种爱,而只是默默行动。
她记得我爱吃的东西,妊娠高糖的我,能吃的东西很有限。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嗔怪她,我在娘胎里没吃好的(这也是她自己说过的),导致我从小体弱多病。她仿佛要将这一切弥补回来一般,想尽办法弄来我喜欢吃的东西,想各种法子给我补身子。
一日,我与先生、我妈出外回来,本打算出去吃省时省力,又担心前一天买回来的食材会过期,我妈一回到家门,没有歇息一秒,就系上围裙给我们张罗晚饭。孕晚期的我在外奔波了一天,早已招架不住,坐下不久就打起盹了。醒来,她已将晚饭备好等我来吃。
作为孩子,我只能是合格,会给她钱、给她买日常所需的东西,但从未记得她真正喜欢些什么。也是因为最近给她买衣服,才想起来她一直都喜欢宝蓝色。
带她出去玩,她也像孩子一样开心。路途上、生活上,从不需要我们为她操心什么。
我想,这是我的福气,妈妈的一生却极少能得到他人更多的付出。她的父母重男轻女,她是大姐,底下几个都是弟弟,父母也没因她是唯一的女孩而给予她更多的东西。她说,打从她记事起家里就有干不完的农活。喂完猪得割草,割完草得去生产队替下妈妈回来吃饭,回家后还得照顾家里几个弟弟。长到大姑娘时,就去生产队的米粉坊挣钱养家,每个月口袋里只剩下当月买卫生纸的钱。嫁了我爸,虽不至于受苦受累,但我爸也不是个懂得疼人的人,每天回到家里还得我妈伺候他。
所以说,我妈这辈子,或者说她这一辈的农村女人大多是这样,一辈子劳碌而享受不到太多别人给予和付出的。
如若碰到像我这样许多时候只记仇不记恩的孩子,下半辈子也几乎享不到清福。
我也根本无法保证能给予我妈多少保障,现在的生活更倾向于各过各的,但需要大人出场的时候,他们从未推脱。
我不知道,我到时候能不能做到这样。或许有新的形式,几十年后血缘社会中亲缘关系会逐渐淡薄,而出现新的家庭模式。这些都不得而知。
但是我爸妈他们这一辈的农村人,好像还保留着、维持着一种非常传统的中国式的血亲关系,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对孩子仍然是无条件付出的关系,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一辈子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孩子。
在这样的关系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被动接受者。我接不接受,我爸妈都会这样对我好,而接受才是对他们这份付出的肯定,对他们的接纳。或许偶尔也有被道德绑架的意味,但是反过来想,我们因“绑架”的反向付出,与他们主动的正向的付出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并且,他们真的没有因此想要我们回报什么。这是通过长久岁月中得到认证的,我如果不给他们钱,他们不会向我要;他们没有要我一定要回老家,但曾经也的确催过婚。我至今也感谢我妈的催婚,让我遇到了现在的先生。
或许,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或许他们也最清楚自己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我的确是因为想结婚而结婚的,每个人情况不同,我妈也清楚如果我不需要,怎么强迫我都没用。就像很多年前,我瞒着她考研读书一样,她知道有些事奈何不了我,有些事必须她来帮忙张罗。
今晚,吃完妈妈做的饭菜,才真正觉得自己不是在异乡。